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夫医首重望闻,次贵问切,人皆知之矣。至于痧,而望闻有所未明,问切有所未尽,医其可以已乎?吾观世有暗痧而人不识,往往多误,则曷不取痧筋以验之。盖针锋所刺,不过锋尖微微入肉,有痧毒者,方有紫黑血流;若无痧毒者,其锋尖虽刺,点滴全无。故痧有痧筋可辨,亦如别病之有别症可辨也。然则痧筋所现者,青紫之色,所原者,乃本于血中之有其毒欤。夫血中有毒,既无可消,自宜知放,放有不尽,则宜刮、宜药,审寒凉而权轻重,借草木以挽凶危。凡以驱夫痧毒之所留滞者,而救其大命焉尔。奈何有不信痧者,徒受夫痧症之实祸,而甘心于自毙乎。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痧胀玉衡》
- 痧筋统说《痧胀玉衡》
- 痧块《中医词典》
- 痧筋不同辨《痧胀玉衡》
- 痧块《痧胀玉衡》
- 痧筋《中医词典》
- 痧痨《中医词典》
- 痧霍乱《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痧类疟疾《痧胀玉衡》
- 痧秽宜嚏、过饱宜吐《景景医话》
- 痧类三疟《痧胀玉衡》
- 痧秽《伤寒指掌》
- 痧类阴症《痧胀玉衡》
- 痧秽《中医词典》
- 痧痢《中医词典》
- 痧后治杂症宜知《痧胀玉衡》
- 痧痢《痧胀玉衡》
- 痧后证治《儿科要略》
- 痧麻《丹台玉案》
- 痧后牙疳《中医词典》
- 痧脉决生死法《痧胀玉衡》
- 痧后禁忌《痧胀玉衡》
- 痧脉十二经辨《痧胀玉衡》
- 痧后禁忌《松峰说疫》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痧胀玉衡》
- 痧后案《丁甘仁医案》
- 痧脉外感内伤辨《痧胀玉衡》
- 痧喉《中医词典》
- 痧脉要诀《痧胀玉衡》
- 痧疯《痧胀玉衡》
- 痧脉有似阴症辨《痧胀玉衡》
《痧胀玉衡》
-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续序
- 凡例
- 卷之上
- 玉衡要语
- 痧分表里辨
- 治痧宜看凉热
- 唇舌辨
- 大小便宜通
- 咽喉治法
- 治痧当绝其根
- 痧原论
- 治痧当分经络
-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
- 治痧三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痧胀凶症
- 痧为百病变症
- 医家当识痧筋
- 放痧有十
- 放痧须放尽
- 痧有放刮不尽辨
- 用药不效
- 用药必效
- 用药大法
- 痧有实而无虚辨
- 怪病之谓痧
- 痧筋不同辨
- 寒痧辨
- 放痧不出治法
- 放痧数次不愈
- 数犯痧症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 慢痧必须速治
- 痧症治要宜明
- 治痧须先明百病
- 刺腿弯痧筋法
- 刮痧法
- 用针说
- 痧胀用药不厌多
- 痧胀宜下辨
- 痧后治杂症宜知
- 当知不信之误
- 痧脉十二经辨
- 痧脉外感内伤辨
- 痧脉要诀
- 痧脉有似阴症辨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
- 方书脉句宜参
- 脉贵审于几先
- 痧脉决生死法
- 卷之中
- 遍身肿胀痧
- 闷痧
- 落弓痧
- 噤口痧
- 角弓痧
- 扑鹅痧
- 伤风咳嗽痧
- 痘前痧胀
- 痘后痧胀
- 胎前产后痧
- 胎前痧痛论
- 产后痧痛论
- 倒经痧
- 痧热
- 痧烦痧睡
- 老弱兼痧
- 疮症兼痧
- 弱症兼痧
- 痧变劳瘵
- 膨胀兼痧
- 痧变臌胀
- 半身不遂痧
- 内伤兼痧
- 紫痧
- 痰喘气急痧
- 痧疯
- 痧重
- 眼目痧
- 瘟痧
- 头眩偏痛痧
- 流火流痰痧
- 咳嗽呕哕痧
- 卷之下
- 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