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兼痧
先有痰火咳嗽之疾,忽尔喘急痰涎喉声如锯,或头汗如油,喘而不休,心胸烦闷,莫可名状。虽云痰火危笃,往往有之,然亦有兼感时气或秽气所触,骤然势盛者,凡治必宜细细察脉按症,先清其痧,次治其痰,然后渐补气血,则标本兼得其理矣。
【治验】
一汪子建母,七旬有余,素犯痰火老弱之症,忽痰涎壅盛,喘急不休,喉声如锯。延余诊视,六脉不匀,有如雀啄,虽老弱痰火之脉,尝有歇指,亦不足怪,然视其骤然作变,病必有异。余曰∶“此兼痧症,尚可治也”。阅其左腿弯下,有青筋二条,刺之紫黑血流如注,先用散痧消食豁痰顺气之剂,并进牛黄抱龙丸,病势渐安,后惟补其气血,乃痊。
一盛君和母,五十岁,痰火多年,忽面赤头汗,遍身俱肿,喘急烦闷倍常。延余诊视,余思老年痰火,固所宜然,何面赤头汗,遍身俱肿之骤也。及按其脉,又与症相合,不可据以为痧。然恐痧之为祸不小,若竟以老弱痰火治之,终觉疑而不安,细视其十指,有细红丝筋,历历可验,则其痧之为老弱变症也,明矣。先治其痧,刺指头二十余针,去其毒血,次用稍冷汤服宝花散,面赤头汗身肿俱除,喘急亦渐和缓。唯是老弱痰火为终身之疾。

- 老弱兼痧《痧胀玉衡》
- 老肉板睛《中医词典》
- 老商《中医词典》
- 老人腰痛《中医词典》
- 老少脉异《诊家正眼》
- 老人眼昏《中医词典》
- 老少望法相参《望诊遵经》
- 老人虚秘秘方《华佗神方》
- 老少异治《温疫论》
- 老人香港脚秘方《华佗神方》
- 老视《眼科学》
- 老人洗澡时晕倒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老视眼《老年百病防治》
- 老人伤寒《扁鹊心书》
- 老鼠刺《本草分经》
- 老人尿闭秘方《华佗神方》
- 老鼠刺《本草分经》
- 老人门《养生导引秘籍》
- 老鼠肉《饮食须知》
- 老人两胁痛《扁鹊心书》
- 老鼠胎《中医词典》
- 老人口干气喘《扁鹊心书》
- 老鼠挣《松峰说疫》
- 老人久咳不能卧《奇方类编》
- 老孙太保增损柴胡汤《妇人大全良方》
- 老人喘嗽《回生集》
- 老痰《傅青主男科》
- 老人病治法《医门补要》
- 老痰《中医词典》
- 老人病不同治法《寿世青编》
- 老痰(附郁痰)《明医指掌》
《痧胀玉衡》
-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续序
- 凡例
- 卷之上
- 玉衡要语
- 痧分表里辨
- 治痧宜看凉热
- 唇舌辨
- 大小便宜通
- 咽喉治法
- 治痧当绝其根
- 痧原论
- 治痧当分经络
-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
- 治痧三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痧胀凶症
- 痧为百病变症
- 医家当识痧筋
- 放痧有十
- 放痧须放尽
- 痧有放刮不尽辨
- 用药不效
- 用药必效
- 用药大法
- 痧有实而无虚辨
- 怪病之谓痧
- 痧筋不同辨
- 寒痧辨
- 放痧不出治法
- 放痧数次不愈
- 数犯痧症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 慢痧必须速治
- 痧症治要宜明
- 治痧须先明百病
- 刺腿弯痧筋法
- 刮痧法
- 用针说
- 痧胀用药不厌多
- 痧胀宜下辨
- 痧后治杂症宜知
- 当知不信之误
- 痧脉十二经辨
- 痧脉外感内伤辨
- 痧脉要诀
- 痧脉有似阴症辨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
- 方书脉句宜参
- 脉贵审于几先
- 痧脉决生死法
- 卷之中
- 遍身肿胀痧
- 闷痧
- 落弓痧
- 噤口痧
- 角弓痧
- 扑鹅痧
- 伤风咳嗽痧
- 痘前痧胀
- 痘后痧胀
- 胎前产后痧
- 胎前痧痛论
- 产后痧痛论
- 倒经痧
- 痧热
- 痧烦痧睡
- 老弱兼痧
- 疮症兼痧
- 弱症兼痧
- 痧变劳瘵
- 膨胀兼痧
- 痧变臌胀
- 半身不遂痧
- 内伤兼痧
- 紫痧
- 痰喘气急痧
- 痧疯
- 痧重
- 眼目痧
- 瘟痧
- 头眩偏痛痧
- 流火流痰痧
- 咳嗽呕哕痧
- 卷之下
- 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