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痧
世俗传鬼箭之说,有针挑、火 、油发、艾桃揩诸法。不敢服药,疑真有鬼祸,非也。识者辨之谓,鬼箭是风,神箭是寒,床箭是湿。痛而转动者,气与痰也;痛而难转动者,血也,各有方治。然中亦有杂痧者,先治痧毒,后除余症,亦箭亦须知也。
【治验】
一曹叔恒,遍身走注疼痛,不能展动,或曰∶“此鬼箭也。”以油发、艾叶揩之,以灯心蘸菜油点火 之,不应。适见余,自述其病诊之,脉左虚右实,放痧三针,流紫黑血。用桃仁红花汤加穿山甲、天虫、香附微温服,渐痊。
一钟洪武内室,腰背疼痛,卧床不起。有以为鬼箭之病,从痛处挑筋十余针,不愈。延余,脉徐疾不常。曰∶“瘀也。”令其婢刮而且放,刺腿弯痧二十余针,流紫黑毒血。用红花汤加穿山甲、泽兰、刘寄奴四剂微温服乃痊。

- 鬼箭痧《痧胀玉衡》
- 鬼箭风秘方《华佗神方》
- 鬼箭羽《中药炮制》
- 鬼箭风《奇效简便良方》
- 鬼箭羽《本草易读》
- 鬼箭风《中医词典》
- 鬼箭羽《本草便读》
- 鬼箭打《急救广生集》
- 鬼箭羽《本草撮要》
- 鬼箭打《急救广生集》
- 鬼臼《神农本草经》
- 鬼箭打《中医词典》
- 鬼臼《本草纲目》
- 鬼箭《吴普本草》
- 鬼臼《千金翼方》
- 鬼箭《中医词典》
- 鬼臼《本草经集注》
- 鬼箭《雷公炮炙论》
- 鬼臼《新修本草》
- 鬼击卒死《急救广生集》
- 鬼臼《吴普本草》
- 鬼击诸病《急救广生集》
- 鬼臼《本草蒙筌》
- 鬼击一十首《外台秘要》
- 鬼臼《医学入门》
- 鬼击身青《奇方类编》
- 鬼臼《证类本草》
- 鬼击秘方《华佗神方》
- 鬼臼《本经逢原》
- 鬼击候《诸病源候论》
- 鬼臼《本草崇原》
《痧胀玉衡》
-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续序
- 凡例
- 卷之上
- 玉衡要语
- 痧分表里辨
- 治痧宜看凉热
- 唇舌辨
- 大小便宜通
- 咽喉治法
- 治痧当绝其根
- 痧原论
- 治痧当分经络
-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
- 治痧三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痧胀凶症
- 痧为百病变症
- 医家当识痧筋
- 放痧有十
- 放痧须放尽
- 痧有放刮不尽辨
- 用药不效
- 用药必效
- 用药大法
- 痧有实而无虚辨
- 怪病之谓痧
- 痧筋不同辨
- 寒痧辨
- 放痧不出治法
- 放痧数次不愈
- 数犯痧症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 慢痧必须速治
- 痧症治要宜明
- 治痧须先明百病
- 刺腿弯痧筋法
- 刮痧法
- 用针说
- 痧胀用药不厌多
- 痧胀宜下辨
- 痧后治杂症宜知
- 当知不信之误
- 痧脉十二经辨
- 痧脉外感内伤辨
- 痧脉要诀
- 痧脉有似阴症辨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
- 方书脉句宜参
- 脉贵审于几先
- 痧脉决生死法
- 卷之中
- 遍身肿胀痧
- 闷痧
- 落弓痧
- 噤口痧
- 角弓痧
- 扑鹅痧
- 伤风咳嗽痧
- 痘前痧胀
- 痘后痧胀
- 胎前产后痧
- 胎前痧痛论
- 产后痧痛论
- 倒经痧
- 痧热
- 痧烦痧睡
- 老弱兼痧
- 疮症兼痧
- 弱症兼痧
- 痧变劳瘵
- 膨胀兼痧
- 痧变臌胀
- 半身不遂痧
- 内伤兼痧
- 紫痧
- 痰喘气急痧
- 痧疯
- 痧重
- 眼目痧
- 瘟痧
- 头眩偏痛痧
- 流火流痰痧
- 咳嗽呕哕痧
- 卷之下
- 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