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半夏、藿香止吐
凡治吐症,用半夏、藿香。独痧症作吐,半夏性燥,须防益助火邪,断不可用,若藿香惟取其正气,以治秽浊。然亦必痧毒无阻,乃可俟冷冻饮料之。倘或痧气有害于中,骤用此以止吐,反有闭门逐盗之忧。如肠胃有食积血瘀,留滞痧毒,用藿香香燥止吐,适长其毒,是宜知忌。(下通痧毒,其吐自止。)

- 评半夏、藿香止吐《痧胀玉衡》
- 平卒尸厥脉证《脉经》
- 评定量表《医学心理学》
- 平中风历节脉证《脉经》
- 评非时用附子大黄《活幼心书》
- 平治法《石室秘录》
- 评估的信息来源和利用《医学心理学》
- 平治《圣济总录》
- 评估过程《医学心理学》
- 平针法《中医词典》
- 评估晤谈《医学心理学》
- 平掌押手法《中医词典》
- 评估者应具备的条件《医学心理学》
- 平掌式《气功外气疗法》
- 评价阶段《基础护理学》
- 平杂病脉《脉经》
- 评价实验与分析误差类型的关系《临床生物化学》
- 平原和盆地《中医养生学》
- 评荆芥、细辛、防风、独活《痧胀玉衡》
-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脉经》
- 评脉《丹溪手镜》
- 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脉经》
- 评热病论《素问悬解》
-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脉经》
- 评热病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平尧卿《中医词典》
- 评热病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脉经》
- 评热病论篇《疡医大全》
- 平咽中如有炙腐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脉经》
- 评伤寒论《冯氏锦囊秘录》
《痧胀玉衡》
-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续序
- 凡例
- 卷之上
- 玉衡要语
- 痧分表里辨
- 治痧宜看凉热
- 唇舌辨
- 大小便宜通
- 咽喉治法
- 治痧当绝其根
- 痧原论
- 治痧当分经络
-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
- 治痧三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痧胀凶症
- 痧为百病变症
- 医家当识痧筋
- 放痧有十
- 放痧须放尽
- 痧有放刮不尽辨
- 用药不效
- 用药必效
- 用药大法
- 痧有实而无虚辨
- 怪病之谓痧
- 痧筋不同辨
- 寒痧辨
- 放痧不出治法
- 放痧数次不愈
- 数犯痧症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 慢痧必须速治
- 痧症治要宜明
- 治痧须先明百病
- 刺腿弯痧筋法
- 刮痧法
- 用针说
- 痧胀用药不厌多
- 痧胀宜下辨
- 痧后治杂症宜知
- 当知不信之误
- 痧脉十二经辨
- 痧脉外感内伤辨
- 痧脉要诀
- 痧脉有似阴症辨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
- 方书脉句宜参
- 脉贵审于几先
- 痧脉决生死法
- 卷之中
- 遍身肿胀痧
- 闷痧
- 落弓痧
- 噤口痧
- 角弓痧
- 扑鹅痧
- 伤风咳嗽痧
- 痘前痧胀
- 痘后痧胀
- 胎前产后痧
- 胎前痧痛论
- 产后痧痛论
- 倒经痧
- 痧热
- 痧烦痧睡
- 老弱兼痧
- 疮症兼痧
- 弱症兼痧
- 痧变劳瘵
- 膨胀兼痧
- 痧变臌胀
- 半身不遂痧
- 内伤兼痧
- 紫痧
- 痰喘气急痧
- 痧疯
- 痧重
- 眼目痧
- 瘟痧
- 头眩偏痛痧
- 流火流痰痧
- 咳嗽呕哕痧
- 卷之下
- 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