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痧须先明百病
痧症不与杂症俱发则已,若与杂症俱发,医者但能治其痧症,不能治其杂症。假使杂症有害,不几误人于死者,不在痧症而在杂症乎?夫天下有能治百病而不能治痧者,余固素其有误于人矣。兹有犯杂症兼痧之疾,而业医治痧者,更不能治杂症,独可无责其有误人之罪乎!即如人有劳弱,本原不足之症,兼犯痧症凶危,延一治痧者治之,聆其言,则云我固善治其痧焉。始则用克伐之药,以治其痧胀之极,可谓有病则病受之,虽甚克伐,亦无害于本原矣。迨至痧已散去五六,尚存三四,则用药之法,虽宜尚重痧症,又当顾虑本原,惟在略用克伐而不伤本原者为是。若一过用克伐,便伤本原,岂不有误于不足之症乎!况痧气散去八九,惟是略存一二,用药尤宜保护本原,而稍治其痧焉。至于痧患悉平,惟有本原不足,则自应以补益为先,然后可云能治其病而无误也。若不先明于本原不足之症,而用药失宜,投剂无法,则其误人之罪,其能免乎!即此一端,可例百病,故吾谓治痧,须先明百病。

- 治痧须先明百病《痧胀玉衡》
- 治痧三法《痧胀玉衡》
- 治痧宜看凉热《痧胀玉衡》
- 治痧三法《松峰说疫》
- 治闪出臼骨《是斋百一选方》
- 治痧救人脉论《痧胀玉衡》
- 治闪挫腰胁痛二百三十五法《针灸神书》
- 治痧分经络症候《松峰说疫》
- 治闪肭着《是斋百一选方》
- 治痧当绝其根《痧胀玉衡》
- 治闪着腰痛不得转侧方《是斋百一选方》
- 治痧当分经络《痧胀玉衡》
- 治疝病难忍及囊肿如斗肾子痛者《回生集》
- 治沙血淋《是斋百一选方》
- 治疝瘕《济阴纲目》
- 治沙石淋《洪氏集验方》
- 治疝灸法《圣济总录》
- 治三十年久聋方《医方考》
- 治疝气,小肠偏坠等疾《是斋百一选方》
- 治三日一次疟疾方《奇方类编》
- 治疝气囊肿《奇方类编》
- 治三虫《奇效简便良方》
- 治疝气偏疼二百五十四法《针灸神书》
- 治腮《奇方类编》
- 治疝气偏坠《洪氏集验方》
- 治软疖《是斋百一选方》
- 治疝气偏坠《奇方类编》
- 治软疖《是斋百一选方》
- 治疝气偏坠等疾灸法《是斋百一选方》
- 治入井冢郁冒诸方《小品方》
- 治疝气偏坠小肠气痛《奇方类编》
《痧胀玉衡》
-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续序
- 凡例
- 卷之上
- 玉衡要语
- 痧分表里辨
- 治痧宜看凉热
- 唇舌辨
- 大小便宜通
- 咽喉治法
- 治痧当绝其根
- 痧原论
- 治痧当分经络
-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
- 治痧三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痧胀凶症
- 痧为百病变症
- 医家当识痧筋
- 放痧有十
- 放痧须放尽
- 痧有放刮不尽辨
- 用药不效
- 用药必效
- 用药大法
- 痧有实而无虚辨
- 怪病之谓痧
- 痧筋不同辨
- 寒痧辨
- 放痧不出治法
- 放痧数次不愈
- 数犯痧症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 慢痧必须速治
- 痧症治要宜明
- 治痧须先明百病
- 刺腿弯痧筋法
- 刮痧法
- 用针说
- 痧胀用药不厌多
- 痧胀宜下辨
- 痧后治杂症宜知
- 当知不信之误
- 痧脉十二经辨
- 痧脉外感内伤辨
- 痧脉要诀
- 痧脉有似阴症辨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
- 方书脉句宜参
- 脉贵审于几先
- 痧脉决生死法
- 卷之中
- 遍身肿胀痧
- 闷痧
- 落弓痧
- 噤口痧
- 角弓痧
- 扑鹅痧
- 伤风咳嗽痧
- 痘前痧胀
- 痘后痧胀
- 胎前产后痧
- 胎前痧痛论
- 产后痧痛论
- 倒经痧
- 痧热
- 痧烦痧睡
- 老弱兼痧
- 疮症兼痧
- 弱症兼痧
- 痧变劳瘵
- 膨胀兼痧
- 痧变臌胀
- 半身不遂痧
- 内伤兼痧
- 紫痧
- 痰喘气急痧
- 痧疯
- 痧重
- 眼目痧
- 瘟痧
- 头眩偏痛痧
- 流火流痰痧
- 咳嗽呕哕痧
- 卷之下
- 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