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流痰痧
痧毒传变,不待时日,朝发于足而足肿痛,夕流于手而手肿痛;朝发于肌肤而肌肤红肿,夕入于里而痰喘不休;此等之痧,乍隐乍现,乍来乍去。按之脉,而痧脉或不现,最难识认。如痧毒所流及之处,热者似流火而非流火,肿者似流痰而非流痰,或痛极难忍,或痒痛不已,又痧之变者也。欲知此痧,须看病势凶暴,不比流痰流火之轻缓者,验之于痧筋,发现刺之无疑。然后凭脉,所犯风寒暑湿及食积痰血气阻,分治之,斯能有效。如或不觉,便成死症。
【治验】
一张宏原内室,日间左足小腿红肿大痛,暮即腹痛而足痛止。次日,左足小腿又复红肿大痛,而腹痛又止,来去不常,痛无一定。延余诊之,六脉如常,而微数,此平人之脉也。难据为痧,但症异凶暴,须看痧筋,发现便有实据,可从痧而理也。扶看腿弯有青筋三条,刺之,紫黑毒血流出甚多,反加痰喘,此放痧有未尽故也。用荆芥金银花汤加土贝母二钱,微冷服二剂,少愈。次日,左足腿弯下,又现痧筋一条,刺去毒血并刺巅顶一针,服前汤加牛膝三钱,二剂痧退。服红花汤,半月肿痛俱痊。
一葛隆生次子,清晨臂上红肿大痛。次日变为足腿上红肿大痛,乍来乍去。隆生以为流火使然。延余,诊其脉,厥厥动摇,数而又疾。余曰∶“脉异于常,而症多变,殆其痧欤”。不信,服热汤,二日而殂。
一奚敬峰晚间,右大腿红肿痛方已,喉旁发肿而痛。延余,脉不见异,初不觉其为痧也。只见时症犯此者多,细看两臂痧筋,刺出毒血如注。诊气口脉洪实,用紫朴汤倍山楂、卜子,加大黄一钱,微冷冻饮料之,食消便下而安。

- 流火流痰痧《痧胀玉衡》
- 流火毒《急救广生集》
- 流火门主方《疡医大全》
- 流火《外科全生集》
- 流火门主论《疡医大全》
- 流火《奇效简便良方》
- 流火神方《回生集》
- 流火《中医词典》
- 流火验方《奇方类编》
- 流火《中医名词词典》
- 流金凌木《中医词典》
- 流红《中医词典》
- 流金凌木《目经大成》
-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医院药学》
-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流精不歇《古今医统大全》
- 流行性乙型脑炎合并剥脱性肠炎《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流泪证《中医词典》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 流连气分《温热论》
-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病》
- 流年起六气歌《医述》
- 流行性乙型脑炎《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流气歌《针灸聚英》
- 流行性乙型脑炎《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流气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流行性乙型脑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流气饮《外科理例》
- 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病理学》
- 流气饮子《妇人大全良方》
《痧胀玉衡》
-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续序
- 凡例
- 卷之上
- 玉衡要语
- 痧分表里辨
- 治痧宜看凉热
- 唇舌辨
- 大小便宜通
- 咽喉治法
- 治痧当绝其根
- 痧原论
- 治痧当分经络
-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
- 治痧三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痧胀凶症
- 痧为百病变症
- 医家当识痧筋
- 放痧有十
- 放痧须放尽
- 痧有放刮不尽辨
- 用药不效
- 用药必效
- 用药大法
- 痧有实而无虚辨
- 怪病之谓痧
- 痧筋不同辨
- 寒痧辨
- 放痧不出治法
- 放痧数次不愈
- 数犯痧症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 慢痧必须速治
- 痧症治要宜明
- 治痧须先明百病
- 刺腿弯痧筋法
- 刮痧法
- 用针说
- 痧胀用药不厌多
- 痧胀宜下辨
- 痧后治杂症宜知
- 当知不信之误
- 痧脉十二经辨
- 痧脉外感内伤辨
- 痧脉要诀
- 痧脉有似阴症辨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
- 方书脉句宜参
- 脉贵审于几先
- 痧脉决生死法
- 卷之中
- 遍身肿胀痧
- 闷痧
- 落弓痧
- 噤口痧
- 角弓痧
- 扑鹅痧
- 伤风咳嗽痧
- 痘前痧胀
- 痘后痧胀
- 胎前产后痧
- 胎前痧痛论
- 产后痧痛论
- 倒经痧
- 痧热
- 痧烦痧睡
- 老弱兼痧
- 疮症兼痧
- 弱症兼痧
- 痧变劳瘵
- 膨胀兼痧
- 痧变臌胀
- 半身不遂痧
- 内伤兼痧
- 紫痧
- 痰喘气急痧
- 痧疯
- 痧重
- 眼目痧
- 瘟痧
- 头眩偏痛痧
- 流火流痰痧
- 咳嗽呕哕痧
- 卷之下
- 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