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症不类痧辨
凡心腹胀痛因痧,既知之矣。痧症仍有不痛不胀者,或兼痧或暗痧,误饮温热,便致凶危等也。余窃谓∶凡遇危症,病家不识痧筋,犹用刮痧可辨。医家或认脉不清,尚有痧筋可详,若内人不便阅视,果缘痧胀凶极,脉未有对症者,以是辨之,百不失一也。

- 诸症不类痧辨《痧胀玉衡》
- 诸症《本草经解》
- 诸症歌诀《经验丹方汇编》
- 诸症《圣济总录》
- 诸症莫逃乎四因《医学传心录》
- 诸证针灸经穴《古今医统大全》
- 诸症针刺要穴《重楼玉钥》
- 诸证药石分剂《伤寒直格》
- 诸症治法《针灸大成》
- 诸证灸法要穴《类经图翼》
- 诸痔《圣济总录》
- 诸证补遗《重楼玉钥续编》
- 诸痔疮《明医指掌》
- 诸证《张氏医通》
- 诸痔方二十八首《外台秘要》
- 诸真人传授儿科《石室秘录》
- 诸痔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诸胀由起《灵素节注类编》
- 诸痔候《诸病源候论》
- 诸胀脉证《灵素节注类编》
- 诸痔门《养生导引秘籍》
- 诸胀腹大《中医词典》
- 诸痔门《养生导引法》
- 诸躁狂越《中医词典》
- 诸中《医碥》
- 诸原所生《黄帝内经太素》
- 诸中总论《医碥》
- 诸郁证《古今名医汇粹》
- 诸肿《医学集成》
- 诸郁《药症忌宜》
- 诸肿《医学纲目》
《痧胀玉衡》
-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续序
- 凡例
- 卷之上
- 玉衡要语
- 痧分表里辨
- 治痧宜看凉热
- 唇舌辨
- 大小便宜通
- 咽喉治法
- 治痧当绝其根
- 痧原论
- 治痧当分经络
-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
- 治痧三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痧胀凶症
- 痧为百病变症
- 医家当识痧筋
- 放痧有十
- 放痧须放尽
- 痧有放刮不尽辨
- 用药不效
- 用药必效
- 用药大法
- 痧有实而无虚辨
- 怪病之谓痧
- 痧筋不同辨
- 寒痧辨
- 放痧不出治法
- 放痧数次不愈
- 数犯痧症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 慢痧必须速治
- 痧症治要宜明
- 治痧须先明百病
- 刺腿弯痧筋法
- 刮痧法
- 用针说
- 痧胀用药不厌多
- 痧胀宜下辨
- 痧后治杂症宜知
- 当知不信之误
- 痧脉十二经辨
- 痧脉外感内伤辨
- 痧脉要诀
- 痧脉有似阴症辨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
- 方书脉句宜参
- 脉贵审于几先
- 痧脉决生死法
- 卷之中
- 遍身肿胀痧
- 闷痧
- 落弓痧
- 噤口痧
- 角弓痧
- 扑鹅痧
- 伤风咳嗽痧
- 痘前痧胀
- 痘后痧胀
- 胎前产后痧
- 胎前痧痛论
- 产后痧痛论
- 倒经痧
- 痧热
- 痧烦痧睡
- 老弱兼痧
- 疮症兼痧
- 弱症兼痧
- 痧变劳瘵
- 膨胀兼痧
- 痧变臌胀
- 半身不遂痧
- 内伤兼痧
- 紫痧
- 痰喘气急痧
- 痧疯
- 痧重
- 眼目痧
- 瘟痧
- 头眩偏痛痧
- 流火流痰痧
- 咳嗽呕哕痧
- 卷之下
- 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