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脉要诀

《痧胀玉衡》书籍目录

痧症之脉,与诸症之脉不同。如伤寒伤风,自有伤寒伤风之脉。若伤寒伤风,一兼痧症,其脉必变,病必凶暴是也。

凡遇杂症有痧皆然。

【治验】

一用成屠兄夫人,忽然昏迷沉重,痰涎壅盛,已三日矣。延余往视,诊脉,洪大无伦,身不发热,口不干燥,惟不省人事。余曰∶“脉症不合,此痧胀也”。刮痧稍醒,用沉香郁金散荆芥汤加山棱、蓬术、枳实、紫朴、砂仁微冷冻饮料之,三剂而愈。

一忱云溪年老一子,七岁,发热五日,状类伤寒,昏迷沉重,服伤寒药,病势亦甚,将在临危。其婿吴彩云延余往视,诊其脉,形如雀啄,怪脉已现,不可复救,但细按左关,指下或时厥厥动摇,此暗痧而入不觉也。幸其年幼,可抱而起,视其腿弯,有紫筋三条,刺之,血流如注,不愈,用阿魏丸大黄丸清茶微冷冻饮料之,又用荆芥汤山楂、卜子、槟榔细辛,微冷冻饮料之。连服二头服,方知人事,次日脉复如常,痧气退尽,但身热未痊,乃用伤寒阳明胃经药,三剂而愈。余治痧不及具述,各举一二为例,以见痧症不可忽也。

余之痧脉要诀,至矣尽矣,痧症之脉,莫有外于此矣。议者以为余之秘夫脉,而不尽言其脉之所以然者,正在此也。

嗟嗟,人之议余也,以余之论痧脉而脉有未明也。抑思余之刊刻是书也,将以晓天下之人,使天下咸识夫痧症之祸也,岂有所秘而不言者乎?即如伤寒自有伤寒之脉,非虚语也。夫冬月正伤寒,头痛恶寒,身热无汗,脉必紧盛,故见夫人迎紧盛之脉。若余月虽有头痛恶寒,身热无汗,总名伤寒,脉未有其人迎紧盛者,此冬月所以有正伤寒之脉也。假若冬月有正伤寒之症,不见有正伤寒紧盛之脉,或变而为沉迟,或变而为微细,是脉症之不合也多矣。而又取青筋、紫筋之色以辨之,则痧症之发可验而知也。且如伤寒有两手无脉曰双伏,一手无脉曰单伏,必有正汗也。此以汗之将来一时脉伏言之,非云时时脉伏而有汗也。若所犯伤寒症已如是,而脉之伏也日日如是,则是脉与脉伏正汗之说不合,独不可以验其痧症之因乎?又如伤寒传经热症,有云气口紧盛,伤食之验,若人症犯胸中饱闷,宜乎气口脉紧盛矣,及按其气口之脉,不见紧盛,反若空虚,是脉症之不合,更可以验其痧之发矣。若更取青紫筋色而辨其的确以治其痧,尚何疑乎?

即此类推,余症可以尽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痧胀玉衡》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痧胀玉衡》书籍目录
  1. 痧脉要诀《痧胀玉衡》
  2. 痧脉外感内伤辨《痧胀玉衡》
  3. 痧脉有似阴症辨《痧胀玉衡》
  4.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痧胀玉衡》
  5. 痧气《时病论歌括新编》
  6. 痧脉十二经辨《痧胀玉衡》
  7. 痧气《时病论歌括新编》
  8. 痧脉决生死法《痧胀玉衡》
  9. 痧气《中医词典》
  10. 痧麻《丹台玉案》
  11. 痧气《时病论》
  12. 痧痢《痧胀玉衡》
  13. 痧气(痧胀)《中医名词词典》
  14. 痧痢《中医词典》
  15. 痧前禁忌《松峰说疫》
  16. 痧类阴症《痧胀玉衡》
  17. 痧前禁忌《痧胀玉衡》
  18. 痧类三疟《痧胀玉衡》
  19. 痧热《痧胀玉衡》
  20. 痧类疟疾《痧胀玉衡》
  21. 痧丸《外科传薪集》
  22. 痧痨《中医词典》
  23. 痧为百病变症《痧胀玉衡》
  24. 痧块《痧胀玉衡》
  25. 痧痃《中医词典》
  26. 痧块《中医词典》
  27. 痧疫回春丹《时病论歌括新编》
  28.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痧胀玉衡》
  29. 痧有放刮不尽辨《痧胀玉衡》
  30. 痧筋统说《痧胀玉衡》
  31. 痧有实而无虚辨《痧胀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