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六节五制生五论

《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其生五.(天元纪大)

河图之教五十有五.而总其数为天五地六.分其数为天五地五.天五者、一三五七九.五奇也.地五者、二四六八十.五耦也.奇以五乘五.五五二十五.耦以六乘五.五六三十.此所以天五地六也.然而阴阳交互.气运相乘.则天气反以六.地气反以五.此六节五制之旨.轩岐所述也.盖两仪既奠.而后天以阳而化气.气本无形.凡六合无形化气之阴阳.皆本于天气.以阴而成质.质处有形.凡六合有形成质之阴阳.皆本于地气.所谓五者.生长化收藏.而成木火土金水是也.所谓六者.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以奉寒暑燥湿风火是也.所谓六为节者.天以一元布行于地.即本地之六位以分化气.是天以六为节也.所谓五为制者.地以坤顺承之化.即本天之五行以作成物.是地以五为制也.总之天以五而干生.地以六而支生.以五加六而甲子生.天以五用六.地以六承五.此天施地生之大致.而六节五制之妙义也.其生五者.原其初则五行实生于一气.由其后则万类皆生于五行.故五行有本生之理.有制用之道.其始也天一生水.天一者纯刚之气也.纯刚之气为全体.故生水.水之为物.一阳居二阴之间.由静而动.由阴而阳.动而之阳.故地二生火.水火既济.则形成而物畅.故天三生木.阳既畅发.则阳后生阴.自舒而敛.故地四生金.土居中位.成乎四气.而成功位次反居其后者.土为万物之母.奉天而不居.故必于四气之既成.而后见之也.然土为中宫.为炉鼎.能以水火为用.水火不得则相射.是以戊己之位.藏于水火.此坎纳六戊.离纳六己.所自来也.故戊己中宫为最尊.布气育灵.为生物元始.所谓资生于坤也.故以是为南政.君临于上.而水木火金四脏之气环拱之.以其环拱.故谓之北政.如臣面君也.至其地支辰戌丑未.居四余之偏.兼为四库者.盖以奠定四气.所以始万物终万物而告成功于物后也.故天虽以五生土.而常以一先四.而首万物.一先四者.即五数之一.而首以土运之义也.此万物所以资始也.地虽以十成土.而恒以二居五而终阴阳.二居五者.戊癸化火.而适终于地二之数也.此万物所以资生也.生生之本.制用之道尽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内经博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1. 六节五制生五论《内经博议》
  2. 六节藏象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3. 六节脏象论《素问悬解》
  4. 六节藏象论《普济方·针灸》
  5. 六节脏象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6. 六节《中医词典》
  7. 六节脏象论篇《疡医大全》
  8. 六甲旬游胎杀《妇人大全良方》
  9. 六结意《中医词典》
  10. 六甲《中医词典》
  11. 六戒《中医词典》
  12. 六纪《中医词典》
  13. 六筋《针灸大成》
  14. 六极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5. 六筋《中医词典》
  16. 六极论一首《外台秘要》
  17. 六经《中医名词词典》
  18. 六极《中医词典》
  19. 六经《中医词典》
  20. 六极《中医名词词典》
  21. 六经《丹溪手镜》
  22. 六画 七画《伤寒说意》
  23. 六经本病《伤寒指掌》
  24. 六画 七画《伤寒悬解》
  25. 六经本脉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6. 六画《金匮悬解》
  27. 六经痹疝《类经》
  28. 六化司十二支(一首)《医经国小》
  29. 六经辨渴《思考中医》
  30. 六化论《古今医统大全》
  31. 六经辨证《中医名词词典》

《内经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