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论

《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有问于予曰.卫气昼行阳夜行阴.其行皆以传经行度.此义不疑乎.曰.有.轩岐本经本无误诠之文.独于论卫气.远引宿度.别列其所行之经络.若犹然营气行度者.然于气之剽悍不循经之说不合.而诸家未能洞悉其故.泥以行度为二十五周.是不可以不辨.盖卫气者.即太阳之盛气.所以卫外而为固.其气则剽悍不循经隧.内熏肓膜.外溢皮毛.其所出入阴阳皆满.所以名卫.若待以次而行阳行阴.则已有不卫者矣.要其气为纯阳之大气.半入经隧之中以和营.而半溢经隧之外以为卫.是即所谓体之充也.经衣冠文物言其出下焦.而人言为水谷之悍气.盖谓水谷之气能出卫犹去脉.得食则高.而要非所以为卫之由也.唯其为下焦先天之本.故能出入阴阳.而无所不至.经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则常从足少阴入.其于阳目张.则气上行于头.以下六阳.入足心以下阴分.复合于目.于阴则从少阴内注六阴.是以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亦二十五度.此若以经度分之.则卫将为一路之路.抑其未至而不卫者多矣.故言五十度者.尽昼夜十二时而言也.行阳二十五.极昼六时也.行阴二十五.极夜六时也.平旦阳动而动.即与阳俱出于目.以下六阳.然非不下阴分也.日入阴静而静.即与少阴同息于诸阴.以遍六阴.然非舍阳而去也.及夜半而大会于子中者.以肾气动少阳于子.故阴阳相见而会也.总之其气为太阳有余之气.阳明溢满之气.而一本于下焦.故于太阳阳明之守气外.更有此剽悍以常护于脉外.日得以效用于阳.夜得以效用于阴.其行阳而卫于阳也.如列营然.卒乘居前.非谓中军无卫也.其行阴而亦为阴之卫也.如宿值然.戒严肘腋.非谓壁垒无军.要其昼夜二十五.各尽六时言之耳.必若循次而传.何谓之剽气.又何以名卫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内经博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1. 卫气论《内经博议》
  2. 卫气行论《针灸大成》
  3. 卫气失常《黄帝内经·灵枢》
  4. 卫气行度一经星经天论《医原》
  5. 卫气失常《灵枢悬解》
  6. 卫气行《内经评文》
  7. 卫气失常《内经评文》
  8. 卫气行《灵枢悬解》
  9. 卫气失常皮肉气血筋骨之刺《类经》
  10. 卫气行《黄帝内经·灵枢》
  11. 卫气同病《中医名词词典》
  12. 卫气出入《医学摘粹》
  13. 卫气同病《中医词典》
  14. 卫气出入《四圣心源》
  15. 卫气营血辨证《中医名词词典》
  16. 卫气《内经评文》
  17. 卫气营血辨证《中医词典》
  18. 卫气《养生导引秘籍》
  19. 卫气营血辨证《中医儿科学》
  20. 卫气《中医词典》
  21. 卫气营血辨证《中医诊断学》
  22. 卫气《中医名词词典》
  23. 卫气营运之次《类经》
  24. 卫气《黄帝内经·灵枢》
  25. 卫生保健《中国医学通史》
  26. 卫矛《本草图经》
  27. 卫生保健《中国医学通史》
  28. 卫矛《名医别录》
  29. 卫生保健战略《预防医学》
  30. 卫矛《本草思辨录》
  31. 卫生标准的概念《预防医学》

《内经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