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张子和九气感疾论

《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万物之在天地间也.咸以气而生.及其病也.莫不以气而得.夫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而况人禀天地之气.五运迭侵于其外.七情交战于其中.是以圣人啬气如持至宝.而轩岐所以论诸痛皆因于气.百病皆生于气.遂有九气不同之说.气本一也.

因所触而为九.所谓九者.怒喜悲恐寒暑惊劳思也.其言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逆上.王注曰.怒则阳气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则呕血及飧泄也.喜则气如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王注云.恐则使精却上而不下流.下焦阴气亦回环而不散.故聚而胀也.然上焦固禁.下焦气还.故气不行也.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王注云.身凉则卫气沉.故皮肤之理及渗泄之处皆闭密.而气不流行.卫气收敛于中而不散也.暑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出.故气泄.王注云.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故热则肤腠开发.营卫大通.津泄而汗大出也.惊则心无所根据.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王注云.疲劳役则气奔速.故喘息气奔.速则阳外发.故汗出.内外皆逾越于常纪.故气耗损也.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王注云.系心不散.故气亦停留.素问论九气甚明.其论所感之疾则甚略.惟灵枢论思虑悲哀喜乐愁忧盛怒恐惧而言其病.其言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 脱肉.毛瘁色夭.死于冬.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 乱.四肢不举.毛瘁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不举.毛瘁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萃焦.毛瘁色夭死于夏.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善忘其前.腰脊不可仰屈伸.毛瘁色夭.死于季夏.肾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灵枢论神意魂魄志精所主之病.然无寒暑惊劳四症.余以是推而广之.怒气所至.为呕血.为飧泄.为煎厥薄厥阳厥.为胸满胁痛.食则气逆不下.为喘陷烦心.为消瘅.为肥气.为目暴盲.耳暴闭.筋解发于外.为疽.喜气所至.为笑不休.为毛发焦.为内病.为伤气不收.甚则为狂.悲气所至.为阴缩筋挛.为肌痹脉痿.男为数便血.女为血崩.为酸鼻为辛额目昏.为少气不足以息.为泣则臂麻.恐气所至.为破 脱肉.为骨酸痿厥.为暴下汗水.为面热肤急.为阴痿.为惧.而脱颐.惊气所至.为潮涎目HT 口 .为痴痫不省人僵仆.久则为痛痹.劳气所至.为咽嚏.为病促促.为嗽血.为腰痛骨痿.为肺鸣.为高骨坏.为阴痿.为唾血.为冥视耳闭.男为少精.女为不月.衰甚则渍渍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思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为昏瞀.为中痞.三焦闭塞.为咽嗌不利.为胆脾呕苦.为筋痿.为白淫.为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为不嗜食.寒气所至.为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下利清白.吐利腥秽.食已不饥.坚痞腹满.急痛 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热气所至.为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疮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甚则瞀螈目不明.耳鸣或聋.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禁栗如丧神守.气逆冲上.嚏腥涌溢.食不下.跗肿酸疼.暴喑暴死.暴病暴注.凡此九者.内经有治法.但以五行相胜之理治之.夫怒伤肝.肝为木.怒则气并于肝.而脾土受邪.木太过.则肝亦自病.喜伤心.心为火.喜则气并于心.而肺金受邪.火太过则心亦自病.悲伤肺.肺为金.悲则气并于肺.而肝木受邪.金太过则肺亦自病.恐伤肾.肾属水.恐则气并于肾.而心火受邪.水太过则肾亦自病.思伤脾.脾属土.思则气并于脾.而肾水受邪.土太过则脾亦自病.寒伤形.形属阴.寒胜热则阳受病.寒太过则阴亦自病.热伤气.气属阳.热胜寒则阴受病.热太过则阳亦自病.凡此七者.更相为治.故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此凡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若非有材有识之人.亦不能用此五法也.炅可以治寒.寒在外者.以 针熨灸汗之.寒在内者.以热食温剂平之.寒可以治热.热在外者.以清房凉榻薄衣.乃清利汗之.热在内者.以寒饮寒剂平之.唯逸可以治劳.经曰.劳者温之.温谓温存而养之.若以为温药误矣.岐伯曰.以平为期.亦谓休息之也.唯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此九者.内经自有是理.庸工废而不行.今代刘河间治五志独得言外之意.谓五志所发.皆从心造.故凡见喜怒悲恐思之症.皆以平心火为主.至于劳者伤于动.动便为阳.惊者骇于心.心便属火.二者亦以平心为主.今之医者.不达此旨.遂起寒凉之谤过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内经博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1. 张子和九气感疾论《内经博议》
  2. 张子和攻击注论《格致余论》
  3. 张子和巧法治惊证《趣味中医》
  4. 张仲景原序(校补)《伤寒恒论》
  5. 张子麟《中医词典》
  6. 张仲景伤寒立法考《医经溯洄集》
  7. 张子培《中医词典》
  8. 张仲景三物备急丸《备急千金要方》
  9. 张宗良《中医词典》
  10. 张仲景论脉《脉经》
  11. 张走马家秘真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2. 张仲景华元化五问《仲景伤寒补亡论》
  13. 张走马玉霜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4. 张仲景蜂蜜治便秘《趣味中医》
  15. 《中医词典》
  16. 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论《医贯》
  17. 章成之(1903-1959年)《中医词典》
  18. 张仲景·伤寒例第三论、湿第四论、辨太阳病脉第五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19. 章迪《中医词典》
  20. 张仲景《中医词典》
  21. 章第·华旦措榭《中医词典》
  22. 张仲景《中国医学通史》
  23. 章济《中医词典》
  24. 张仲篪翁息贲喘嗽《程杏轩医案》
  25. 章陆《雷公炮炙论》
  26. 张志聪《中医词典》
  27. 章门《气功外气疗法》
  28. 张振鋆《中医词典》
  29. 章门《中医词典》
  30. 张真人传痘疹门《石室秘录》
  31. 章门《针灸学》

《内经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