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十)

《丹溪手镜》书籍目录

太阳 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背强,脉尺寸俱浮。若阳浮而阴弱,为中风自汗;若骨节疼而喘,脉浮紧,为中寒;或者下之太早,阳发为结胸,阴发为痞气。不渴,小便清,知邪气未入,本禁利小便。下后脉促,为阳胜阴,故不作结胸,为欲解。脉紧,邪传少阴,令人咽痛。脉弦,邪传少阳,令人胁拘急。脉细数,为邪未传里而伤气也。脉沉紧,邪传阳明,为里实,必欲呕也。脉沉滑,传于肠胃,协热利也。脉浮滑,为气胜血虚,必下血也。

阳明 身热目疼,鼻干,不得眠,尺寸脉长,若能食,名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热传里也);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仍在表也);若下之腹满小便难也;若不能食,名中寒。小便不利(寒则津液不化),手足自汗,此欲作固瘕(寒气结积),攻其热则哕,乃胃中虚冷故也。阳明反无汗,小便自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冷,必苦头痛(寒邪发于外也)。阳明但头眩不恶寒(风气攻内也),能食(风也),而咳必咽痛(胃也),此风气攻于内也。又呕多未入府也,虽有阳明症,不可攻,攻之心下满硬(邪气消灭尚浅);不可攻,攻之利遂不止者死(正气脱也)。阳明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虽脉迟,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大便硬者,承气主之;不硬者,不可攻之。阳明自汗,禁发汗;小便自利,禁利小便,为重亡津液也。

少阳 胸胁痛而耳聋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尺寸脉弦,禁下、禁汗、禁利小便,治宜和解。耳聋目赤,胸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吐则气虚,下则血虚,邪在半表半里故也。若脉弦细者,邪渐传里也,不可汗,汗之则谵语,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阴 腹满咽干而吐,食不下,自利不渴,时腹自痛,尺寸脉沉细,(自利不渴寒也,当温之,四逆也。)若下之,必作痞,若头痛(风也)四肢(风淫未入)阳微(表邪少也)阴涩(里和也)而长(阳也,以阴得阳则解)者为欲愈,名曰中风,脉浮者可汗,宜桂枝。太阴禁下。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表邪乘虚传太阴也)属太阴,桂枝芍药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主之。若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亦宜减之。脉弱者,胃气尚弱易动利也。

少阴 口燥舌干而渴,或口中和而恶寒,尺寸脉沉,始得之反发热(少阴病当无热恶寒,反热者邪在表也,)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若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汗之亡阳,里虚故也。尺弱涩,复不可下,虚也。若脉紧(紧寒也)至七八日(传经时也)自下利,脉暴微(寒气得泄)手足反温,脉紧反去(阳气缓,寒气去也)者为欲解,虽烦下利,必自愈。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寒极而阴胜也),手足温,阳气复者,可治。若恶寒蜷卧,自烦欲去衣者,亦阳气得复也,可治。少阴中风,阳脉微(表解也)阴微(里和也)者,为欲愈,若吐利手足不冷(阳气不衰)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若脉阴阳俱紧(寒也,法当无汗,)反汗出者,亡阳也,法当咽痛而复下利,少阴病但厥无汗(热行于内)而强汗之,必动其血,上出,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少阴恶寒而蜷而利,手足冷者(阴极无阳)不治,若吐利四逆(寒甚也)烦躁(阳欲绝也)者不治。若利止(水谷竭也)

而头眩时时自冒(阳气脱也)者死。若六七日息高(生气绝)死,治法,邪在表汗之,口中和、背恶寒与下利,当温之;若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

厥阴 厥阴烦满囊缩,尺寸脉微缓,若浮缓而囊不缩,外症又发热恶寒似疟者,欲愈,桂枝麻黄各半汤;若尺寸沉短者,囊必缩,毒瓦斯入脏,承气汤下之;若手足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久有寒,加茱萸生姜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焦气虚,阳气内陷)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亡津液成肺痿),泄利不止(大虚也)者为难治,与麻黄升麻汤。伤寒本自寒下(邪自传里为本),医反吐下之(损伤正气),寒格(吐也)为逆,吐下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又云∶厥阴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皆热矣),饥不欲食(胃虚客热),食则吐蛔(胃中无食则动,此热在厥阴也,)下之利不止(胃虚也);若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禁下禁汗。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丹溪手镜》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丹溪手镜》书籍目录
  1. 六经《丹溪手镜》
  2. 六经《中医词典》
  3. 六经本病《伤寒指掌》
  4. 六经《中医名词词典》
  5. 六经本脉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 六筋《中医词典》
  7. 六经痹疝《类经》
  8. 六筋《针灸大成》
  9. 六经辨渴《思考中医》
  10. 六戒《中医词典》
  11. 六经辨证《中医名词词典》
  12. 六结意《中医词典》
  13. 六经辩证《中医诊断学》
  14. 六节脏象论篇《疡医大全》
  15. 六经标本《中医词典》
  16. 六节脏象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17. 六经病《中医词典》
  18. 六节脏象论《素问悬解》
  19. 六经病的传变《中医诊断学》
  20. 六节五制生五论《内经博议》
  21. 六经病解《类经》
  22. 六节藏象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3. 六经病证的分类《中医诊断学》
  24. 六节藏象论《普济方·针灸》
  25. 六经传足传手经则愈《此事难知》
  26. 六节《中医词典》
  27. 六经定法贯解《医理真传》
  28. 六甲旬游胎杀《妇人大全良方》
  29. 六经独至病脉分治《类经》
  30. 六甲《中医词典》
  31. 六经方余论《伤寒附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