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太阴岁气病疏

《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太阴当溽暑.六阳正盛.而曰太阴者.天道阴阳分治.时值夏至.干之六阳已极.而坤气见.故一阴生.一阴之所以生.赖坤之全体也.又其时溽暑烦蒸.地气溢满.能大雨时行而湿物.是以谓之湿土.湿土为坤之全气.而居于西南.故正位季夏.在司天则丑未主之.上为湿土.下为太阴.标本一同.唯湿之化乘于脾.故太阴所至.则湿重积.为不运.为积饮.痞隔蓄满中.霍乱吐呕为重. 肿.及其太过.则懦积并 .皆脾气壅而不运.土壅则必水.故其脏脾肾.其病腹满.四肢不举.脾主四肢.壅而不行.故不举也.是以土运太过之岁.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此水土相汨.湿甚灭火之证也.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螈胁下痛.土湿伤内.并伤于筋也.饮食中满食减.燥则易化.湿则不化也.至其变生得位.则腹满溏泄肠鸣.及下甚.三焦土满.湿火不扬.故内蕴而证如是也.此皆杂伤脾胃.然湿在中宫而已.至湿淫所胜.则微有异.为湿胜则湿之.浸淫所及.亦无不病.故病 肿骨痛阴痹.湿伤血也.腰膝头项痛时眩.浸淫之至.木令不行.气与火两壅也.大便难.前云溏.此云难.以肺气阻绝.不得治节大肠也.阴器不用.阴藏精而起亟.湿伤阴不能起亟.故不用也.饮不欲食.为胃有余.而浮火壅.咳唾则有血.为心火郁而刑肺.心如悬.则并伤心之阴矣.此伤肾之至.与肾始受邪微有别耳.若夫土之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风能胜湿.宜无飧泄霍乱.然土气为木所克制.风行其间.善行数变.则脾气有不及运者矣.筋骨繇复肌肉 善怒.风气专行而燥.脾之散精皆所不及.不及则并不能养肝.故善怒也.至夫土郁.则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土壅而陷下.气不得伸也.甚则心痛胁 呕吐土壅而逆上.气不得下也.霍乱饮发注下 肿身重.则上之郁也深矣.凡司天在泉.为主为客.观之有余不足.或淫或郁.而其理尽矣.病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夫肿满属太过与郁.则诚然矣.若痉一症.有出于少阴阴虚者.有起于阳明火劫者.今属太阴之湿壅而为痉.是太阳寒水所乘.与厥阴风木所胜.于丑未之岁.土不堪水与木之侵.故有是症.此特从运气言之.而要不可例少阴阳明之痉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内经博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1. 太阴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2. 太阴四逆汤证《伤寒说意》
  3. 太阴提纲《医述》
  4. 太阴湿土《医学摘粹》
  5. 太阴头痛《中医词典》
  6. 太阴湿土《四圣心源》
  7. 太阴为开《中医词典》
  8. 太阴湿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9. 太阴问答二《伤寒寻源》
  10. 太阴少阴证嘴眼畸形《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1. 太阴问答一《伤寒寻源》
  12. 太阴少阴证虚劳(脑血管硬化、美尼尔氏综合症)《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3. 太阴新法《伤寒指掌》
  14. 太阴少阴证痉病《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5. 太阴玄精《证类本草》
  16. 太阴少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7. 太阴玄精《本草图经》
  18. 太阴少阴证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症)《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19. 太阴玄精石《本草衍义》
  20. 太阴伤寒《轩岐救正论》
  21. 太阴玄精石《本草备要》
  22. 太阴蹻《中医词典》
  23. 太阴玄精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4. 太阴篇正误《医宗金鉴》
  25.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医宗金鉴》
  26. 太阴篇 计二方《伤寒恒论》
  27.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伤寒心法要诀》
  28. 太阴篇《伤寒医诀串解》
  29. 太阴阳明论《素问悬解》
  30. 太阴脾脏热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1. 太阴阳明论《素问悬解》

《内经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