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阴阳大论

《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或问于余曰.轩岐述天地之道.明阴阳之本.终以三合为治.帝臣若鬼臾区.犹曰上候而已.未能明其事也.今二千年来.学人如众盲摸象.纷纷以运气治病.卒无一验.而粗心守陋之传.谓此且置之高阁.略无省思.不知乾坤鼓铸万类.人在气交.如鱼在水.民知所生.而不知所以生.今子沉潜内经.发愤而欲明之.其于造物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本.不可不挈其要领.而为后学一明之乎.余曰唯唯.经曰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为九气.九气具.而天地人三才之体用备矣.夫所谓其生五者.合天地人万类.皆生于五行之气也.乃不曰其气五.而曰其气三.则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以一阴一阳而营运之.鼓舞之.其间阴阳各一.而所以能营运鼓舞者.则又有一也.此一合二以成三.而始布五行于阴阳刚柔之间.人在气交而两受之.此所以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也.三才既立.五常备行.而天地人之体用遂分.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则日月四时.营运不息.此其大运也.而又有其总持者.复列五运.首土以持岁功.本六元于司天,以正六次.于以主时主岁主次.各不同也.此天之分用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则山川水土.五方阴阳各奠.此其定体也.而又有其迁次者.三阴三阳.各以司年.奉六元司天在泉.各以上下正岁气.于以纪方纪步纪岁.各不同也.此地之分用也.由是而天地之气.必三合为用矣.然其间气化分行.其体则奠定而不移.其事则博济而不杂.其神则妙用而无方.其道则循环而补救.是故阴阳之气.有所为各止.而不相凌蹿者.如大气之举.风寒在下.燥热居上.湿气居中.火游行于其间.是以少阴厥阴在下.太阳阳明在上.太阴居中.少阳通乎上下.于人禀之为体.亦犹是也.此虽六气交互布 之相输.而上中下之定位不移也.又有夹辅而行.参伍为用者.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之类.原其然者.三阳悉起于三阴.阳之所起.阴亦从之而见.少阳起于厥阴.乃中见厥阴.阳明起于太阴.乃中见太阴.以其根底所在.恒相比而不离.故参伍以为用也.又有亢害承制者.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六者皆有承制.阴为循环相救.以消弥其亢甚.而不至于毁裂.是则三合之内.三合之外.又有妙用如此者.无非其气三之为用.而鼓舞营运于天地人之间.乃天地造物之根.而非人之所能为也.盖天地之气.无不有分.亦无不有合.此天地之本.阴阳之朕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内经博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1. 天地阴阳大论《内经博议》
  2. 天地阴阳《医学集成》
  3.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脾胃论》
  4. 天地药食所宜(一首)《医经国小》
  5. 天地淫胜病治《类经》
  6. 天地生物有浓薄堪用不堪用《汤液本草》
  7. 天吊《医学纲目》
  8. 天地三用时位(一首)《医经国小》
  9. 天吊《寿世保元》
  10. 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医学入门》
  11. 天吊《保幼新编》
  12. 天地人物气候相应说《医学入门》
  13. 天吊(内吊附内)《幼科释谜》
  14. 天地气交《中医词典》
  15. 天吊风《中医词典》
  16. 天地气《景岳全书》
  17. 天吊惊《幼科推拿秘书》
  18. 天地六气图解《类经图翼》
  19. 天吊惊风《中医词典》
  20. 天地六六之节标本之应亢则害承乃制《类经》
  21. 天钓《中医名词词典》
  22. 天地交通的标志《思考中医》
  23. 天钓《中医词典》
  24. 天德月空《幼科心法要诀》
  25. 天钓《医宗金鉴》
  26. 天德月空《医宗金鉴》
  27. 天钓《医学入门》
  28. 天道六气中见论《内经博议》
  29. 天钓《活幼心书》
  30. 天道或问五则《内经博议》
  31. 天钓《幼科心法要诀》

《内经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