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本脉体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书籍目录

六经所以分手足阴阳者,以足为本,手为标。如足厥阴风木肝,与足少阳相火胆为表里,同在一处;足太阴湿土脾,与足阳明燥金胃;足少阴君火肾,与足太阳寒水膀胱,皆相附近。至于手三阴三阳,相去颇远。盖足阴阳本乎地,奠方有常;手阴阳法乎天,变化无定。

足为常度,手为揆度,体常尽变,故为奇度,奇常揆度,其道一也。足厥阴肝脉,在左关上,弦细而长;足少阴肾脉,在左尺中,沉濡而滑;足太阴脾脉,在右关上,沉软而缓;足少阳胆脉,在左关上,弦大而浮;足阳明胃脉,在右关上,浮长而涩;足太阳膀胱脉,在左尺中,洪滑而长;手厥阴心主包络,在右尺中,沉弦而数;手少阴心脉,在左寸口,洪而微实;手太阴肺脉,在右寸口,涩短而浮;手少阳三焦脉,在右尺中,洪散而急;手阳明大肠脉,在右寸口,浮短而滑;手太阳小肠脉,在左寸口,洪大而紧。此手足阴阳六经脉体。及其消息盈虚,则化理不住;运动密移,与天地参同。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应者,乃气候之至脉也。故要论云∶厥阴之至其脉弦(一云沉短而数)

,少阴之至其脉钩(一云紧细而微),太阴之至其脉沉(一云紧大而长),少阳之至大而浮(一云乍疏乍数乍短乍长),阳明之至短而涩(一云浮大而短),太阳之至大而长。本脉至脉,虽识体状,又须推寻六气交变,南政北政,司天在泉,少阴之脉,应与不应。如要论所诠,乙庚丙辛丁壬戊癸金水木火四运者,皆曰北政。少阴在泉,故寸不应。甲己土运,德流四政,譬如巡狩而居南面北,谓之南政。少阴在天,故寸亦不应。若北政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若南政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此乃常度。合不应而响应,是谓太过;应而不应,是谓不及,皆为外淫所因。所以欲知少阴应否者,以君火为万物资始,不可不知。此且以一岁而论之,若细推寻,当以日论,精微之道,不可不知。若岁主脏害,自当揆度平治,不能反隅,则不复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书籍目录
  1. 六经本脉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 六经本病《伤寒指掌》
  3. 六经痹疝《类经》
  4. 六经《丹溪手镜》
  5. 六经辨渴《思考中医》
  6. 六经《中医词典》
  7. 六经辨证《中医名词词典》
  8. 六经《中医名词词典》
  9. 六经辩证《中医诊断学》
  10. 六筋《中医词典》
  11. 六经标本《中医词典》
  12. 六筋《针灸大成》
  13. 六经病《中医词典》
  14. 六戒《中医词典》
  15. 六经病的传变《中医诊断学》
  16. 六结意《中医词典》
  17. 六经病解《类经》
  18. 六节脏象论篇《疡医大全》
  19. 六经病证的分类《中医诊断学》
  20. 六节脏象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21. 六经传足传手经则愈《此事难知》
  22. 六节脏象论《素问悬解》
  23. 六经定法贯解《医理真传》
  24. 六节五制生五论《内经博议》
  25. 六经独至病脉分治《类经》
  26. 六节藏象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7. 六经方余论《伤寒附翼》
  28. 六节藏象论《普济方·针灸》
  29. 六经分篇《伤寒悬解》
  30. 六节《中医词典》
  31. 六经见证加药《医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