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法论

《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经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夫内经所贵色脉.而诊法又极详尽如此.盖以人病所属.虽存乎阴阳脏腑表里虚实之间.而致病之由.所病之故.终非一律.故又以内经之十诊论列之.一曰度人.人有五脏六气之分.五形五性.体态各异.浓薄不同.或耐春夏.不耐秋冬.或耐秋冬.不耐春夏.或寿或不寿.又兼六气参差.阴阳不适.其筋骨气血各不相等.于是别其五色.凡形胜色.色胜形.至其胜时.年气加感.则病行矣.是可望而知之者也.二曰度脉.则审其大小浮沉滑涩.别其左右上下前后.以求五脏四时之逆从.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所谓切而知之者也.三曰度脏.凡五脏之藏神.其性情体用之生气.或不合于四时之理.而有五情伤败之事.是人之大神已不立.而外感内伤皆其后焉者也.是以度脏为亟亟也.四曰度肉.人之形气所呈.肌腠分理.皮肉形质.或相得或不相得.则寿夭判焉.以此察病.则或虽轻而重.或虽重而轻.如薄肤苍理之耐病不耐病.其相去各不同也.五曰度筋.筋有大小坚脆之别.则燔针劫刺之不可不审也.六曰度俞.俞有井荥俞原经合.而又募原之归.此备四时之到.明于五俞疾徐所在.则屈伸出入.皆有条理.岂曰按谱而求.拘执而取乎.七曰度阴阳.阴阳之变.不可胜理.人知经络表里.脏阴腑阳.而不知人有大阴阳.如三阳为经为父.及为部为纪.三阴亦然.而又有奇恒之阴阳.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五月六月人气在头.七月八月人气在肺.九月十月人气在心.十一十二人气在肾.此先天阴阳之应.恒自下而上.亦自上而下.初未尝失其性理.而于脏腑所主则已不同.而况加以运气之乘除胜复也.此阴阳又在所必讲也.七者诊人备矣.至于从容人事.不失人情.则又有三诊.曰八度君.九度民.十度卿.君者王公大人.其骄恣纵欲.气志之顺逆.各有差等.民则有苦乐暴久贫富之异.卿则有尝贵后贱.败伤脱势.乃欲侯王之类.此谓人情.得其情而从容于其间.亦诊道之在所必备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内经博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内经博议》书籍目录
  1. 诊法论《内经博议》
  2. 诊法解《素灵微蕴》
  3. 诊法论《侣山堂类辩》
  4. 诊法常以平旦《望诊遵经》
  5. 诊法脉案《古今名医汇粹》
  6. 诊法常以平旦《类经》
  7. 诊法通论《医学纲目》
  8. 诊法(一)《中国医籍考》
  9. 诊法原理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10. 诊法(四)《中国医籍考》
  11. 诊妇人病脉生死诀《察病指南》
  12. 诊法(三)《中国医籍考》
  13. 诊妇人宜先问《医门补要》
  14. 诊法(二)《中国医籍考》
  15. 诊妇人有妊歌《广嗣要语》
  16. 诊法《医学从众录》
  17. 诊妇人有妊歌《济阴纲目》
  18. 诊法《医学从众录》
  19. 诊妇人有妊歌《妇人大全良方》
  20. 诊法《医学从众录》
  21. 诊妇人有妊歌《女科折衷纂要》
  22. 诊法《医学从众录》
  23. 诊妇人有妊歌《脉诀乳海》
  24. 诊法《医宗己任编》
  25. 诊妇人有妊歌《脉诀刊误》
  26. 诊法《冷庐医话》
  27. 诊妇人有孕法《医学心悟》
  28. 诊法《脉确》
  29. 诊妇人有孕论《女科旨要》
  30. 诊法《中医词典》
  31. 诊腹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内经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