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阻

《盘珠集胎产症治》书籍目录

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

怀娠两月,宜绝医药。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之;二月足少阳脉养之,多致恶心、头眩、喜酸,俗为之病儿,非医药所治,治之则愈甚,待其自安可耳。

怀娠一月,不须安胎。胎未成而呕吐,母病也。若注意安胎,便用砂、芩之类,则反伤脾胃,故但当治其母病,则呕逆自止,惟方药有与病相合,而于胎不相宜者,当去之。

中气不运。孕当两三月,因中气多滞,不能运化,不思谷味,闻食即恶心,多阻,宜疏理脾胃,香砂六君子汤。(和三.)加乌梅亦可。

禀受怯弱。气血不足,转致内郁,郁气上冲于胃则呕逆,血虚而心失所养则烦闷。宜调血散郁为主,参橘饮。(和一。)

甚有虚弱之极,或作寒热往来,倦怠不能自支,此肝肾不足也,须兼补足厥阴与足少阴经。

胃有痰饮。血壅不行,则饮随气上,停滞肝经,故喜酸物,惟金能克木,宜以辛味胜之,砂仁藿香,自不可少。

半夏虽损胎,不妨权用,但不宜多耳。半夏茯苓汤可酌用之。(和二。)

胃气虚寒。宜温补脾胃,以下其逆气,六君子汤。(补一。)

肝火冲胃。寅卯时觉少腹有气上冲,此肝火挟冲脉之火上冲也,故心中烦愦热闷,呕逆不止。宜竹茹麦冬汤。(寒一。)

气郁伤肝。大怒后,肝气挟胎气上逆也,故胸满眩晕而吐逆,宜疏肝,不宜补气。抑青丸可治。(散一。)

外伤风寒。呕而头晕,亦有兼风寒外袭者。宜于调气之中,加紫苏以散之。虚则可投参苏二味。

上实下虚。恶阻若兼腰痛,谨防胎堕。宜六君合四物去川芎,加川断杜仲以安之。切勿用升举药,愈升则上愈实而下愈虚,是促其堕矣。(补一、补七。)

呕吐不受药。津液燥涸,少阴虚火上浮,厥阴郁火上达,少阳伏火上乘,是以呕吐不能受药也。速当救急以治其标,滋阴清燥汤。(寒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盘珠集胎产症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盘珠集胎产症治》书籍目录
  1. 恶阻《盘珠集胎产症治》
  2. 恶阻《金匮钩玄》
  3. 恶阻《评注产科心法》
  4. 恶阻《女科折衷纂要》
  5. 恶阻《女科秘要》
  6. 恶阻《女科指掌》
  7. 恶阻(妊娠恶阻)《中医名词词典》
  8. 恶阻《沈氏女科辑要》
  9. 恶阻论《胎产心法》
  10. 恶阻《女科精要》
  11. 恶阻论《妇科秘书》
  12. 恶阻《妇人规》
  13. 恶阻论外方《妇人规》
  14. 恶阻《竹林女科证治》
  15. 恶阻呕吐用药大法《女科经纶》
  16. 恶阻《医学心悟》
  17. 恶阻似病,只顺胎即平《医门补要》
  18. 恶阻《明医指掌》
  19. 恶阻与胎化不成《推求师意》
  20. 恶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1. 恶阻证治《医宗金鉴》
  22. 恶阻《古今医案按》
  23. 恶阻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24. 恶阻《济阴纲目》
  25. 恶阻总括《医宗金鉴》
  26. 恶阻《证治准绳·女科》
  27. 恶阻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28. 恶阻《医述》
  29. 饿马摇铃《中医词典》
  30. 恶阻《续名医类案》
  31. 《中医词典》

《盘珠集胎产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