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兔
①人体部位名。指大腿前方肌肉。相当股直肌隆起部,因其形如兔伏,故名。《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髀关,抵伏兔”。
②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别名外沟。属足阳明胃经。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或术者以手腕横纹抵患者膝盖上缘,当中指到达处是穴。一说在膝盖上七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主治腰腿痛,膝冷,下肢麻痹或瘫痪,脚气,及股外侧皮神经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伏兔《中医词典》
- 伏兔《针灸大成》
- 伏兔《针灸学》
- 伏痰《中医词典》
- 伏兔疽《医宗金鉴》
- 伏痰《中医名词词典》
- 伏兔疽《外科心法要诀》
- 伏鼠疽《外科启玄》
- 伏兔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伏鼠疽《中医词典》
- 伏兔痈《马培之医案》
- 伏暑晚发《中医词典》
- 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温热逢源》
- 伏暑条辨二十八条《六因条辨》
- 伏温化热内陷手足厥阴发痉厥昏蒙等证《温热逢源》
- 伏暑伤寒《中医词典》
- 伏温化热郁于少阴不达于阳《温热逢源》
- 伏暑内闭《凌临灵方》
- 伏温挟湿内陷太阴发黄胆肿胀泄利等证《温热逢源》
- 伏暑门《王旭高临证医案》
- 伏温兼挟气郁痰饮食积瘀血以及胎产经带诸宿病《温热逢源》
- 伏暑夹食《凌临灵方》
- 伏温论《温病正宗》
- 伏暑辨论《六因条辨》
- 伏温内燔营血发吐衄便红等证治《温热逢源》
- 伏暑《温热暑疫全书》
- 伏温热结胃腑证治《温热逢源》
- 伏暑《温病正宗》
- 伏温上灼肺金发喘逆咯血咳脓证治《温热逢源》
- 伏暑《友渔斋医话》
- 伏温外窜血络发斑疹喉痧等证治《温热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