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衄
病证名。指血从耳中溢出的病证。《冯氏锦囊》:“耳中出血,少阴火动所致。”李东垣曰:“耳中无故出血,名曰耳衄。乃肝肾相火上逆,迫血而衄。”有虚实之分:因少阴虚火致者,血出淡红,不疼不肿,脉象细数无力。治宜养阴、清热、止血。用生地麦冬饮、知柏地黄汤加减。因厥阴肝经火盛致者。耳中出血多鲜红,肿痛并作,脉象弦大有力。治宜平肝、清火、凉血、止血。用柴胡清肝汤加减。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循行耳部,故耳衄常见于肝胆火旺、肾虚火旺以及饮酒多怒之人。肝胆火旺者,常有头痛烦躁,夜寐不安,口苦咽干,关脉弦数等症,治宜清泻肝胆实火,用龙胆泻肝汤。肾虚火动者,多见性欲亢进,烦躁遗精,舌干红,脉弦细数等症,治宜滋阴降火,方如知柏地黄汤、六味丸合导赤散。外治用十灰散或龙骨末吹耳中。《疡医大全》卷十三治耳衄用“白龙骨研细吹耳内。又方:人牙、麝香研细。每用少许吹耳内,即干。”

- 耳衄《中医词典》
- 耳脓方《医方考》
- 耳衄《医宗金鉴》
- 耳脓《儿科萃精》
- 耳衄《证治准绳·类方》
- 耳脓《中医词典》
- 耳衄《证治准绳·杂病》
- 耳内肿毒出脓血《奇方类编》
- 耳衄《医碥》
- 耳内长肉秘方《华佗神方》
- 耳衄《外科心法要诀》
- 耳内长肉《急救广生集》
- 耳衄《血证论》
- 耳内有核《奇效简便良方》
- 耳衄门主方《疡医大全》
- 耳内外生疮《奇方类编》
- 耳衄门主论《疡医大全》
- 耳内湿疮秘方《华佗神方》
- 耳旁肿《广瘟疫论》
- 耳内生紫疔《古今医统大全》
- 耳前动脉《中医词典》
- 耳内生粒《奇效简便良方》
- 耳前凡八穴《经穴汇解》
- 耳内生疮《证治准绳·杂病》
- 耳前后凡二十穴《针灸甲乙经》
- 耳内生疮《圣济总录》
- 耳沁《中医词典》
- 耳内鸣如雀声《古今医统大全》
- 耳塞《中医词典》
- 耳内流脓方《急救广生集》
- 耳塞《证类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