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
凡暑气流行,自小暑至三伏,炎威赫奕烁石流金。若中秋前,骄阳炽盛,尚有残暑,人当其境,自汗泄肌,精神脱落,邪从口鼻吸受,伏于膜原,即发者为伤暑中暑,前已略论之矣。
遇时不发,直至初冬,或交冬至一阳来复,始欲泄者,名曰伏暑。其见症也,身热或肢热,或咳嗽痰血;又感新寒或鼻衄牙宣,暑邪已入血分,心烦少寐,自汗淋漓,气短无力,脉细如丝,重按不散,渴思冷冻饮料,小便秽赤等症,虽当寒月,重裘被体,总用凉剂,加补肺之品,如生脉白虎汤;又如滑石、连翘、白金汁、银花露、西瓜翠、白通草、北沙参、麦冬之类,亦可采用。若伏邪已入血分,非黄连不治,佐宜丹皮、白芍、鲜生地之类,可随症配入。
一人周姓,年逾三旬,孟冬患身热,自汗如雨,不饥不纳,形软不能起坐,一医用龙牡、归、地,养血摄敛,病日加重。延予诊视,面色惨淡无神,脉细欲绝,乃问思冷冻饮料否?答曰∶欲而家人不许。又令人倾其溺器,气秽而赤,病者又述不得安寐,已十昼夜矣。予曰∶此伏暑症也。方中须用人参,病家业断以无力为辞。予曰∶不用亦可,但非经一月,则不能行立奈何?曰∶得保无虞为幸,迟起亦所愿耳。方用白虎汤,加∶北沙参(四钱) 麦冬(二钱)
一服汗收,酣寝一夜,半日,诸患霍然,后果调匝月始愈。
此症昧者多有误认阳虚阴症,用温补者,祸不旋踵。观此篇亦可了了。

- 伏暑《友渔斋医话》
- 伏暑《时病论》
- 伏暑《温病正宗》
- 伏暑《回春录》
- 伏暑《温热暑疫全书》
- 伏暑《温病条辨》
- 伏暑辨论《六因条辨》
- 伏暑《吴鞠通医案》
- 伏暑夹食《凌临灵方》
- 伏暑《张聿青医案》
- 伏暑门《王旭高临证医案》
- 伏暑《医学传灯》
- 伏暑内闭《凌临灵方》
- 伏暑《凌临灵方》
- 伏暑伤寒《中医词典》
- 伏暑《中医词典》
- 伏暑条辨二十八条《六因条辨》
- 伏暑《时病论歌括新编》
- 伏暑晚发《中医词典》
- 伏暑《时病论歌括新编》
- 伏鼠疽《中医词典》
- 伏湿冲气脉《读医随笔》
- 伏鼠疽《外科启玄》
- 伏尸候《诸病源候论》
- 伏痰《中医名词词典》
- 伏尸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伏痰《中医词典》
- 伏人头上第一行五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 伏兔《针灸大成》
- 伏人明堂图《医学集成》
- 伏兔《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