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疟
病名。疟疾之一。
①夏季贪凉受风,复感疟邪,至秋而发。《素问·金匮真言论》:“秋善病风疟。”“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素问·刺疟篇》:“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素问·生气通天论》:“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灼,穴俞以闭,发为风疟。”证见烦躁、头痛、恶风、自汗、先热后寒等。治宜发汗,方用桂枝羌活汤、芎苏饮、桂枝黄芩汤等。
②即温疟。《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伤寒余热未尽,重感于寒而变疟,名曰温疟,亦名风疟。”

- 风疟《中医词典》
- 风疟《时病论歌括新编》
- 风疟《医述》
- 风疟《中医名词词典》
- 风疟《症因脉治》
- 风疟《时病论歌括新编》
- 风疟《金匮翼》
- 风逆《中医词典》
- 风疟《时病论》
- 风逆《黄帝内经太素》
- 风疟《儿科萃精》
- 风木之脏《中医词典》
- 风疟候《诸病源候论》
- 风木郁之病《儒门事亲》
- 风偏枯《圣济总录》
- 风木厥阴,肝胆之气也。《医学启源》
- 风偏枯《中医词典》
- 风木肝酸达针《儒门事亲》
- 风偏枯方二首《外台秘要》
- 风秘《中医词典》
- 风偏枯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风秘《圣济总录》
- 风偏枯候《诸病源候论》
- 风秘《中医名词词典》
- 风起㖞偏《中医词典》
- 风门杂方《医门法律》
- 风气《圣济总录》
- 风门杂法七条《医门法律》
- 风气《中医词典》
- 风门热府《中医词典》
- 风气二疽《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