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寒温异气

《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伤寒温病,各不同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令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金匮真言论: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伤于寒,即冬不藏精之变文也。阳生于春而长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冬时地下之温暖者,阳气之密藏也,人于此际,宜顺天时,以藏阳气。蛰藏者,肾精之职,精密则阳藏矣。冬不藏精,阳气疏泄,天当极寒之际,人行盛暑之令,相火炎蒸,精液消亡,是谓冬伤于寒。此缘冬时肾精不秘,阳飞火腾,伤其寒水蛰藏之令气,非感冒寒邪,冬时不病也。一交春夏,木火司气,内热愈增,偶因风露侵伤,郁其内热,则为温病,(春为温病,夏为热病,时令不同。名目虽殊,实一证也)。病因外感而根原内伤,感在经络而伤在脏腑,故病传三阳即内连三阳之腑,病传三阴即内连三阴之脏。在脏在腑,但热无寒,以其原有内热,因表郁而里发也。六日经尽,则脏腑经络表里皆热,故曰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也。(《素问·热论》语)。

伤寒、中风,本无内热,但因风寒外感而发,病在经络,不在脏腑。阳盛而后传阳明之腑,阴盛而后传太阴之脏,其视温病之热自内发者不同。而病传阳腑则为热,病入阴脏则为寒,名曰病入,实里气之自病也。其视温病之表里皆热者亦不同也。

叔和混热病于伤寒,(叔和叙例,引“热病”之文以释《伤寒》,寒热始混),遂启后来传经为热之讹,注伤寒者数十百家,无不背仲景而遵叔和。一论之存,遗祸千古,此虽叔和之谬,而实后人之愚。仲景《伤寒》,昭如日星,后人一字不解,无怪其狐惑于邪说也。仲景而后,医法失传,非第伤寒,杂病亦尔。祖派已讹,孙支愈谬。庸妄接踵,不可胜数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1. 寒温异气《伤寒悬解》
  2. 寒温调摄《中医儿科学》
  3. 寒无犯寒《中医名词词典》
  4. 寒温暑湿汗解不同《温病正宗》
  5. 寒无犯寒《中医词典》
  6. 寒温殊病《四圣悬枢》
  7. 寒无浮《中医词典》
  8. 寒温病异《四圣悬枢》
  9. 寒无浮、热无沉《中医名词词典》
  10. 寒温《中医词典》
  11. 寒下《中医名词词典》
  12. 寒为冬气《思考中医》
  13. 寒痫《中医词典》
  14. 寒吐汤《证治准绳·幼科》
  15. 寒邪《中医词典》
  16. 寒吐哕逆《保婴撮要》
  17. 寒邪犯肾大吐《傅青主男科》
  18. 寒吐《幼科心法要诀》
  19. 寒邪挟饮喘咳治验《一得集》
  20. 寒吐《儿科萃精》
  21. 寒邪六经俱受不必定自太阳《医学读书记》
  22. 寒吐《医宗金鉴》
  23. 寒邪内生图《医理真传》
  24. 寒吐《傅青主男科》
  25. 寒邪入肺《金匮翼》
  26. 寒痛《幼科心法要诀》
  27. 寒邪伤表《儿科萃精》
  28. 寒痛《儿科萃精》
  29. 寒邪伤肺《证治准绳·幼科》
  30. 寒痛《明医指掌》
  31. 寒邪外入图《医理真传》

《伤寒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