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证三 太阳七十三

《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躁烦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方【13】)。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在太阴三(方【14】)

脉浮自汗,里热外泄也。小便数,则大便必硬。心烦者,胃热之熏冲也。阳明病,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微恶寒者,表未全解,自汗虽出,而未能遽发也,亦是调胃承气证。阳明篇上: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与小承气汤和之愈。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即此证。医以脉浮自汗,病象太阳中风证,反与桂枝汤附子而增桂枝,以攻其表,此大误也。得之汗多阳亡,使手足厥冷,咽喉干燥,阳气离根而生烦燥,胃气上逆而作呕吐。作甘草干姜汤与之,甘草培土而补中,干姜温胃而降逆,阳回肢暖,是以厥愈足温。其脚之挛急,缘其木燥而筋缩也。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甘草舒筋而缓急,芍药清风而润燥,其脚自伸。若胃气不和,土燥谵语,少与调胃承气,则胃气调和矣。桂枝发汗,是为一逆,若不以姜甘回阳,而重发其汗,或复加烧针,以大亡其阳,是为再逆,当速用四逆以回阳,姜甘加附子,水土双温也。

甘草干姜汤〗十八 (方【11】)

【11】甘草干姜汤

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十九 (方【12】)

【12】芍药甘草汤

白芍药 甘草炙, 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1. 甘草干姜证三 太阳七十三《伤寒悬解》
  2. 甘草干姜证《医学摘粹》
  3. 甘草干姜证四 太阳七十四《伤寒悬解》
  4. 甘草干姜汤方《伤寒论》
  5. 甘草黑豆汤《冯氏锦囊秘录》
  6. 甘草干姜汤方《医宗金鉴》
  7. 甘草黑豆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8. 甘草干姜汤方《医宗金鉴》
  9. 甘草黑豆汤《医方论》
  10. 甘草干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11. 甘草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12. 甘草干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13. 甘草桔梗汤《时方妙用》
  14. 甘草干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15. 甘草桔梗证十一 少阴十二《伤寒悬解》
  16. 甘草干姜汤百十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17. 甘草麻黄汤《金匮悬解》
  18. 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医述》
  19. 甘草麻黄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0. 甘草干姜汤《伤寒括要》
  21. 甘草麻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22. 甘草干姜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3. 甘草麻黄汤方《医宗金鉴》
  24. 甘草干姜汤《伤寒寻源》
  25. 甘草散《备急千金要方》
  26. 甘草干姜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7. 甘草散《备急千金要方》
  28. 甘草干姜汤《备急千金要方》
  29. 甘草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0.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医宗金鉴》
  31. 甘草散《仁术便览》

《伤寒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