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动惕证十一 太阳百三十三
【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吐下而又发汗,阳虚生烦,脉甚微弱,至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疼痛,缘阳亡土败,胃气上逆,碍胆经降路。胆脉自胃口而循两胁,胆经壅塞,故心下痞而胁下痛,胃口堵塞,肺气不得下行,故上冲咽喉。肺胃上逆,阳气升浮,旋转不宁,故头目眩冒。浊气郁蓄,而不疏通,经脉莫容,故动惕不安。如是者,久而成痿。盖肝司营血,而主筋脉,血旺筋柔,是以不痿。甲木逆升,相火上炎,乙木下陷,郁而生风,营血瘀涩,经气不畅,风木抑遏,是以动摇。久而经脉失养,故成痿病也。
《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络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冲,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而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阳明下降,则化金水,金水收藏,相火下秘,而温肾肝,木气滋荣,故筋脉轻健,而不痿软。阳明不降,胃逆胆升,火泻而水寒,生气枯槁,筋脉不荣,是以成痿。

- 经脉动惕证十一 太阳百三十三《伤寒悬解》
- 经脉第一(中)《针灸甲乙经》
- 经脉根结《黄帝内经太素》
- 经脉第一(下)《针灸甲乙经》
- 经脉根结《针灸甲乙经》
- 经脉第一(上)《针灸甲乙经》
- 经脉根原《四圣心源》
- 经脉部《本草易读》
- 经脉交会八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 经脉不止《中医词典》
- 经脉交会八穴歌《针灸问对》
- 经脉不通《中医词典》
- 经脉交会八穴歌《针灸聚英》
- 经脉不调《中医词典》
- 经脉交会八穴一首(同前)《医经国小》
- 经脉不利《中医词典》
- 经脉解《素灵微蕴》
- 经脉不行《中医词典》
- 经脉厥《黄帝内经太素》
- 经脉病解《黄帝内经太素》
- 经脉孔穴起止图说《金针秘传》
- 经脉别论篇《疡医大全》
- 经脉类论列总方《景岳全书》
- 经脉别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经脉连环《黄帝内经太素》
- 经脉别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经脉流注《针灸素难要旨》
- 经脉别论《素问悬解》
- 经脉流注《经穴汇解》
- 经脉标本《黄帝内经太素》
- 经脉流注一首(同前)《医经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