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解散完素解利初法
双解通圣合六一,四时温热正伤寒,两许为剂葱姜豉,汗下兼行表里宣,强者加倍弱减半,不解连进自然安,若因汗少麻倍入,便硬硝黄加倍添。
【注】名曰双解散者,以其能发表攻里,即防风通圣散、六一散二方合剂也。河间制此,解利四时冬温春温,夏热秋热,正令伤寒。凡邪在三阳表里不解者,以两许为剂,加葱、姜、淡豆豉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里即解。形气强者,两半为剂,形气弱者,五钱为剂。若初服因汗少不解,则为表实,倍加麻黄以汗之。因便硬不解,则为里实,倍加硝黄以下之,连进二、三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也。今人不知其妙,以河间过用寒凉,仲景伤寒初无下法,弃而不用,深可惜也。不知其法神捷,莫不应手取效,从无寒中痞结之变,即有一、二不解者,非未尽法之善,则必已传阳明,故不解也。防风通圣散详在后。

- 双解散完素解利初法《伤寒心法要诀》
- 双解散完素解和初法《医学从众录》
- 双解丸《儒门事亲》
- 双解散《仁术便览》
- 双链DNA抗体(Double strand DNA antibody, dsDNA)的检测方法和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双解散《外科理例》
- 双龙摆尾《中医词典》
- 双解散《目经大成》
- 双龙摆尾《幼科推拿秘书》
- 双解散《儒门事亲》
- 双乱丸《瘴疟指南》
- 双剑散《明目至宝》
- 双美丹(二)《毓麟验方》
- 双甲搜邪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双美丹(三)《毓麟验方》
- 双活鹅《中医词典》
- 双美丹(一)《毓麟验方》
- 双花饮《食物疗法》
- 双嘧达莫《药理学》
- 双喉痈《中医词典》
- 双目睛通《中医词典》
- 双喉痹《喉科指掌》
- 双目睛通《证治准绳·类方》
- 双喉痹《中医词典》
- 双目流血门主方《疡医大全》
- 双喉闭《中医词典》
- 双目流血门主论《疡医大全》
- 双荷散《冯氏锦囊秘录》
- 双歧杆菌属《医学微生物学》
- 双和饮《删补名医方论》
- 双躯《中医词典》
《伤寒心法要诀》
- 作者:吴谦 朝代:清朝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卷一
- 卷一
- 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
- 太阳风邪伤卫脉证
- 太阳寒邪伤营脉证
- 风寒营卫同病脉证
- 误服三汤致变救逆
- 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 阳明表病脉证
- 阳明热病脉证
- 阳明腑病脉证
- 阳明慎汗慎清慎下
- 少阳脉证
-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
- 少阳禁汗禁吐禁下
-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
- 三阳合病并病
-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 太阴阴邪脉证
- 太阴阳邪脉证
-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 少阴阴邪脉证
- 少阴阳邪脉
- 少阴太阳表里同病
- 厥阴阴邪脉证
- 厥阴阳邪脉证
- 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 两感
-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 表证
- 里证
- 阳证
- 阴证
- 阳盛格阴
- 阴盛格阳
- 阳毒
- 阴毒
- 卷二
-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
- 恶寒背恶寒辨
- 恶风
- 头痛
- 项强
- 身痛
- 烦躁不眠懊
- 自汗头汗
- 手足汗
- 潮热、时热
- 谵语、郑声
- 渴证
- 舌苔
- 胸胁满痛
- 呕吐
- 往来寒热如疟寒热
- 目眩耳聋
- 腹满痛
- 吐证
- 热利寒利
- 但欲寐
- 阴阳咽痛
- 气上冲
- 饥不欲食
- 手足厥逆
- 少腹满痛
- 神昏狂乱蓄血发狂
- 循衣摸床
- 太阳阳邪停饮
- 太阳阴邪停饮
- 少阴阳邪停饮
- 少阴阴邪停饮
- 喘急短气
- 心下悸
- 战振栗
- 呢逆哕噫
- 结胸
- 痞硬
- 发黄
- 疹斑
- 衄血
- 吐血
- 大小便脓血
- 颐毒
- 狐惑
- 百合
- 热入血室
- 食复劳复
- 房劳复阴阳易
-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