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证三 太阳四十三

《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方在太阳一百十七(方【53】)。白散亦可服。

五苓散证,水饮在内,郁格经阳,而生外热。病在阳分,应当以汗解之,使里水化汗,病可立愈。乃反以冷水噀之、灌之,皮肤得冷,汗孔皆阖,表热被冷水却逐,而不是外去,弥更益其烦躁。卫郁欲发,升于孔窍,而外寒阖秘,不能透发,于是冲突皮肤,肉上如粟粒凝起。经热内蒸,烦热作渴,意欲饮水,而停水在内,其实反不渴者,宜服文蛤散,文蛤利水解渴也。若不差者,则是水旺湿多,文蛤不能胜任,仍与五苓散。若寒邪上逆,实结胸膈,肺郁生热,而外无热证,则表邪已退,宜与小陷胸汤黄连、栝萎,泻热而涤郁,半夏降逆而开结也。白散桔梗贝母清降其虚热,巴豆温破其实寒,令其涌泄而去,以绝根株,亦可服也。

〖文蛤散〗十二 (方【54】)

【54】文蛤散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白散〗十三 (方【55】)

【55】白散

桔梗三分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汗出腹痛者,血亡而木燥也,芍药清风木而润血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1. 五苓证三 太阳四十三《伤寒悬解》
  2. 五苓证二 太阳四十二《伤寒悬解》
  3. 五苓证一 太阳四十一《伤寒悬解》
  4. 五苓证《医学摘粹》
  5. 五苓猪苓《医学读书记》
  6. 五苓证《医学摘粹》
  7. 五瘤《保婴撮要》
  8. 五苓证《医学摘粹》
  9. 五龙丹《救伤秘旨》
  10. 五苓五皮散《瘴疟指南》
  11. 五龙散《外科传薪集》
  12. 五苓散证治一条《伤寒贯珠集》
  13. 五龙丸《外科传薪集》
  14. 五苓散证十一 阳明六十二《伤寒悬解》
  15. 五聋《圣济总录》
  16. 五苓散证二 太阳七十二《伤寒悬解》
  17. 五癃《中医词典》
  18. 五苓散证八 太阳百三十《伤寒悬解》
  19. 五癃津液别《黄帝内经·灵枢》
  20. 五苓散证《医学摘粹》
  21. 五癃津液别《类经》
  22. 五苓散证《临证实验录》
  23. 五癃津液别《内经评文》
  24. 五苓散一百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25. 五癃津液别篇《医旨绪余》
  26. 五苓散附茵陈五苓散《医宗金鉴》
  27. 五乱《黄帝内经·灵枢》
  28. 五苓散方《伤寒论》
  29. 五乱《灵枢悬解》
  30. 五苓散方《伤寒明理论》
  31. 五乱《中医词典》

《伤寒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