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脏病

《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太阴以湿土主令,故太阴脾脏不病则已,病则是湿。土之所以克水者,以其燥也,湿则反被水侮。少阴寒水之气传之于土,是以其脏有寒。湿者,太阴之主气,寒者,少阴之客气也。而太阴之病寒湿者,总因阳明之虚。脾为湿土,胃为燥土,阳明之阳盛,则湿为燥夺而化热,太阴之阴盛,则燥为湿夺而生寒。而阴阳虚实之权,在乎中气,中气旺则脾家实,太阴从化于阳明,中气衰则胃气逆,阳明从化于太阴。阳明下篇诸证,皆阳明入太阴之病也。

未入太阴,阴气外侵,犹俟渐夺,故太阴之病象颇多,半寓于阳明之内,已入太阴,阴邪内传,势不久驻,故太阴之病条甚少,全见于少、厥之中。盖脾阳亏虚,则水侮而木贼,少、厥之阴邪,勃起而内应,于是未去太阴,已传少、厥。自此少、厥告急,而太阴之病,俱附于少厥之篇矣。

大凡少、厥之死病,皆由脾阳之颓败,少厥之生证,悉因脾阳之来复,太阴一脏,是存亡生死之关。仲景四逆之垂法,大黄芍药之示戒,不可不详思而熟味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1. 太阴脏病《伤寒悬解》
  2. 太阴运气义《思考中医》
  3. 太阴脏病《中医词典》
  4. 太阴阴邪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5. 太阴脏病脉证治六条《伤寒贯珠集》
  6. 太阴阳邪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7. 太阴脏病四逆证二 太阴三《伤寒悬解》
  8. 太阴阳邪脉证《医宗金鉴》
  9. 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读医随笔》
  10. 太阴阳明之异《类经》
  11. 太阴者,言脾土也《思考中医》
  12. 太阴阳明之表受邪湿热居多《温病正宗》
  13. 太阴者,言肾水也《思考中医》
  14. 太阴阳明论篇《疡医大全》
  15. 太阴证《伤寒九十论》
  16. 太阴阳明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17. 太阴证《伤寒总病论》
  18. 太阴阳明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19. 太阴证《此事难知》
  20. 太阴阳明论《侣山堂类辩》
  21. 太阴证寒呃(胃神经官能症)《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2. 太阴阳明论《素问悬解》
  23. 太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4. 太阴阳明论《素问悬解》
  25. 太阴证视歧(复视、双目动脉硬化性网膜病变)《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6.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伤寒心法要诀》
  27. 太阴证水肿《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28.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医宗金鉴》
  29. 太阴证痰咳(慢性支气管炎)《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30. 太阴玄精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31. 太阴证胃脘痛《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