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不入阳明之腑。此总统于太阳一经,不论二三四日,俱系桂枝、麻黄之证。虽二日阳明之时,亦不得谓之阳明病,以其明日则传少阳,后日则传太阴,非阳明中土,无所复传之证也。若胃阳素盛,经邪内传,此方谓之阳明病。盖正阳当令,则太少无权,而三阴退避,自此而永留胃腑,终始不迁,所谓阳明中土,无所复传也。
方其腑热未实,经病不罢,是为葛根汤证。及其胃热郁蒸,汗出表解,潮热痛满,但用承气攻下,别无余事。使非下早里虚,万无意外之变,感病之百不一失,甚可庆慰者也。
然而物忌盛满,亢则害生,于此迁延失下,久而阴为阳并,精液消亡,土焦水涸,亦归于死。仲景所以示早攻之戒,而又垂急下之条,早攻则阳去而入阴,缓下则阴尽而阳亢,迟速均失也。是故承气之法,妙在缓急恰宜之交,使夫病去而人存,是在良工焉。

- 阳明实证《伤寒悬解》
- 阳明慎汗慎下《医宗金鉴》
- 阳明释《思考中医》
- 阳明慎汗慎清慎下《伤寒心法要诀》
- 阳明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 阳明少阴《伤寒指掌》
- 阳明太阴《伤寒指掌》
- 阳明少阳三经合病《轩岐救正论》
- 阳明提纲《医述》
- 阳明少阳论《古今医彻》
- 阳明提纲二 阳明二《伤寒悬解》
- 阳明少阳合病《中医词典》
- 阳明头痛《中医词典》
- 阳明少阳合病《伤寒说意》
- 阳明外证二 阳明四《伤寒悬解》
- 阳明少阳《伤寒指掌》
- 阳明外证三 阳明五《伤寒悬解》
- 阳明上篇 计四方《伤寒恒论》
- 阳明外证四 阳明六《伤寒悬解》
- 阳明上篇《伤寒恒论》
- 阳明外证五 阳明七《伤寒悬解》
- 阳明伤寒《轩岐救正论》
- 阳明外证一 阳明三《伤寒悬解》
- 阳明三急下证《中医词典》
- 阳明为阖《中医词典》
- 阳明三急下《中医词典》
- 阳明胃腑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阳明三方《本草乘雅半偈》
- 阳明胃腑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阳明热病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 阳明胃腑寒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