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经提纲一 太阴一

《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脾之经也。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腹中冲和,是以不满。脾病则清阳不升,脾病累胃,胃病则浊阴不降,中气凝滞,故腹满也。吐者,胃气之上逆,逆而不纳,故食不下也。利者,脾气之下陷,清阳不升,寒生于下,水谷不消,故自利益甚也。湿寒郁塞,木气不舒,侵克脾土,故时腹自痛也。若下之,土愈败而胃愈逆,甲木壅碍,不得下行,痞郁胃口,故胸下结硬。即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程氏曰:太阴湿土,其脏有寒,则病自是寒,岂有传经为热之理!使阳入阴,能化阴为阳,则水入火,亦能变水为火,必无之事也。吐利痛满,纯是阴邪用事。下之阴邪入于阳位,究与结胸之邪高下稍异,彼因阳从上陷而阻留,此缘阴从下逆而不归,寒热大别。

三阴篇皆言脏病,非经病也。经病而不入于脏,伤寒不过六日,中风不过七日,无不汗解之理。三阴经病,总统于太阳一经,四日太阴,未可曰太阴之为病,亦不必痛满吐利,脏寒而用四逆,五日少阴,未可曰少阴之为病,亦不必厥冷吐利,水盛而用真武,六日厥阴,未可曰厥阴之为病,亦不必蛔厥吐利,风动而用乌梅,不拘何经,其在六日之内者,悉宜麻、桂发表,无异法也。至于自经而入脏,然后太阴有痛满吐利之证,而用四逆,少阴有厥冷吐利之证,而用真武,厥阴有蛔厥吐利之证,而用乌梅,以其一脏之为病如此,用药不得不如此也,而桂枝麻黄之法,不可用矣。

昔人传经为热,直中为寒之说,固属庸妄之胡谈,程氏乃以脏病为经病,且谓伤寒不传经,亦悖谬不通。义详少阳传经中。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1. 太阴经提纲一 太阴一《伤寒悬解》
  2. 太阴经提纲《医学摘粹》
  3. 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4. 太阴经脚气《中医词典》
  5. 太阴经义《思考中医》
  6. 太阴经见证法《伤寒六书》
  7. 太阴经用药图《医法圆通》
  8. 太阴经传经热症《伤寒捷诀》
  9. 太阴经脏俱病一条《伤寒贯珠集》
  10. 太阴经病证治二条《伤寒贯珠集》
  11. 太阴经证《医学心悟》
  12. 太阴经病桂枝证一 太阴二《伤寒悬解》
  13. 太阴经证解《医理真传》
  14. 太阴经病《中医词典》
  15. 太阴经证用药诀《医学传心录》
  16. 太阴经《松峰说疫》
  17. 太阴经证治十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18. 太阴解期 太阴十七《伤寒悬解》
  19. 太阴经直中寒症《伤寒捷诀》
  20. 太阴见证《扁鹊心书》
  21. 太阴痉《中医词典》
  22. 太阴伏暑《中医词典》
  23. 太阴厥《中医词典》
  24. 太阴方总论《伤寒附翼》
  25. 太阴开机病变《思考中医》
  26. 太阴发门主论《疡医大全》
  27. 太阴利的特点《思考中医》
  28. 太阴发《外科启玄》
  29. 太阴络《中医词典》
  30. 太阴二方《本草乘雅半偈》
  31. 太阴脾脏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