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麻各半证一 太阳二十八

《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人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清与圊通。

如疟状者,营阴卫阳之相争,阳郁于内则发热,阴郁于外则恶寒。盖风寒双感,营卫俱伤,寒伤营则营欲泄,风伤卫则卫欲闭,营欲泄而不能泄,则敛束卫气而为寒,卫欲闭而不能闭,则遏闭营血而为热。及其卫衰而营血外发,又束卫气,营衰而卫气内敛,又遏营血。此先中于风而后伤于寒,营泄卫闭,彼此交争,故寒热往来,形状如疟也。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之久,证如疟状,发热恶寒,发热多而恶寒少,此风多于寒,卫伤颇重而营伤颇轻。如其寒热不能频作,是后章桂二麻一之证也。若其人上不呕,下不泄,则中气未伤,寒热一日二三度发,则正气颇旺,频与邪争,脉微和缓,则邪气渐退,是为欲愈,无用治也。若其脉微弱而又恶寒者,此卫阳营阴之俱虚,盖营虚则脉微,卫虚则恶寒,后章:此无阳也,即解此句。虚故不可更以他药发汗、吐、下也。如其发热、脉浮,是后章桂枝越婢之证也。若外不恶寒,而面上反有热色者,是阳气蒸发,欲从外解,而表寒郁迫,未欲解也。使得小汗略出,则阳气通达,面无热色矣。以其正气颇虚,不得小汗,阳郁皮腠,莫之能通,是其身必当发痒。解之,以桂枝麻黄各半汤

营卫俱伤,前后四章三证,而于首章内一证三变,伏下三章之线。下三章,分承首章而发明之。

桂枝麻黄各半汤〗三 (方【6】)

【6】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    甘草   麻黄去节 各一两 大枣擘,四枚 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三个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个,合方,详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悬解》书籍目录
  1. 桂麻各半证一 太阳二十八《伤寒悬解》
  2. 桂麻各半汤类《退思集类方歌注》
  3. 桂蜜汤《备急千金要方》
  4. 桂苓丸消暑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 桂皮《饮食须知》
  6. 桂苓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桂皮《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8. 桂苓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9. 桂皮《药鉴》
  10. 桂苓汤·麻黄汤·升麻汤《儒门事亲》
  11. 桂皮山楂饮《保健药膳》
  12. 桂苓甘术汤《医方论》
  13. 桂芪茶《茶饮保健》
  14. 桂苓甘术汤《删补名医方论》
  15. 桂曲丸《是斋百一选方》
  16. 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
  17. 桂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8. 桂苓甘露饮合败毒散《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19. 桂汤《备急千金要方》
  20. 桂苓甘露饮(加味桂苓甘露饮)《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21. 桂亭大兄痰积瘀血作痛《孙文垣医案》
  22. 桂苓甘露饮《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23. 桂亭大兄坠轿后腰胁胀痛《孙文垣医案》
  24. 桂苓甘露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25. 桂香散《是斋百一选方》
  26. 桂苓甘露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27. 桂香散《是斋百一选方》
  28. 桂苓甘露饮《医方考》
  29. 桂香汤《是斋百一选方》
  30. 桂苓甘露饮《目经大成》
  31. 桂香丸《妇人大全良方》

《伤寒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