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易一
【392】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筋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伤寒新差,男女交感,阴邪传染,是谓阴阳易。伤寒之病,无论阴阳,肾水升泄,阴精必寒。以此阴寒之气,传之于人,阴盛气滞,则身体重浊。水寒木郁,则腹满里急,阴中筋挛,膝胫拘急。下寒则阳气升格,热上冲胸,虚乏少气,眼中生花,头重难举。其病肝肾下寒,肺心上热,烧裈散同气感召,阴寒下泻,则复其和平之旧矣。
〖烧裈散〗百十三 (方【110】)
【110】烧裩散
妇人中裩,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裩烧服。

- 阴阳易一《伤寒悬解》
- 阴阳易续法《医学纲目》
- 阴阳易阴阳交《伤寒六书》
- 阴阳易六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阴阳易证《伤寒九十论》
- 阴阳易歌《伤寒百证歌》
- 阴阳易证《伤寒总病论》
- 阴阳易病 计一方《伤寒恒论》
- 阴阳易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阴阳易病《伤寒括要》
- 阴阳应象《类经》
- 阴阳易病《奇方类编》
- 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阴阳易病《奇效简便良方》
- 阴阳应象大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阴阳易病《伤寒恒论》
- 阴阳应象大论篇《疡医大全》
- 阴阳易(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阴阳应象论《素问悬解》
- 阴阳易 一章《伤寒悬解》
- 阴阳应象论《素问悬解》
- 阴阳易《伤寒六书》
- 阴阳杂说《黄帝内经太素》
- 阴阳易《医学心悟》
- 阴阳脏腑《周慎斋遗书》
- 阴阳易《卫生宝鉴》
- 阴阳脏腑《伤寒直格》
- 阴阳易《医述》
- 阴阳脏腑总论《灵素节注类编》
- 阴阳易《医学纲目》
- 阴阳证变《景岳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