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入胃证十一 太阳六十六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太阳病,皮毛被感,表郁为热,内尚无热。俟其表热传胃,日久失清,乃见烦躁。今二日之内,方入阳明,不应躁而反躁,其胃阳素盛可知。乃不用清凉,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炎就燥,邪热入胃,胃中水竭,乃生烦躁。燥热熏心,必发谵语。若十余日后,微阴内复,忽振栗而自下利,则胃热下泄,此为欲解也。方其熨背取汗,火热蒸腾,上虽热而下则寒,故从腰以下绝无汗意。外寒郁其内热,故膀胱闭涩,欲小便而不得。阳气升泄,不根于水,膀胱无约,时欲失溲,如此则小便当数而反不数者,津液枯也。水枯则大便干硬。便干肠结,胃热不得下达,故气逆作呕。火热上逆,故足下逆冷而恶风寒。及振栗下利,大便已行,则谷气宣畅四达,头痛而火从上散,足热而阳从下达,胃中燥热,解散无余,缘谷气以便通而下流故也。便通而头痛者,如炉底壅塞,火焰不升,一通则火即上炎也。

- 火热入胃证十一 太阳六十六《伤寒悬解》
- 火热侵胎《竹林女科证治》
- 火热头痛《中医词典》
- 火热迫肺《中医词典》
- 火热症门(十六则)《辨证录》
- 火热内生《中医基础理论》
- 火弱补之《痰火点雪》
- 火热解《儿科萃精》
- 火伤风《中医词典》
- 火热喘急《幼科心法要诀》
- 火烧处发不生候《诸病源候论》
- 火热喘急《儿科萃精》
- 火烧疮《外科启玄》
- 火热喘急《医宗金鉴》
- 火烧疮及火油天火疮方三首《外台秘要》
- 火热喘急《中医词典》
- 火烧伤《奇效简便良方》
- 火热(颠狂附)《脉症治方》
- 火神立名之本(代序)《医理真传》
- 火热《医学正传》
- 火盛刑金《中医词典》
- 火热《续名医类案》
- 火盛刑金(火旺刑金)《中医名词词典》
- 火扰不寐《疫疹一得》
- 火盛眼症《眼科阐微》
- 火强泻之《痰火点雪》
- 火湿分治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火器伤《外科学总论》
- 火实泻之《痰火点雪》
- 火气不调《中医词典》
- 火死《洗冤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