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证治

《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天一真精聚命门,人无天脉水无根,

内行骨髓宜坚固,一水难胜二火焚。

肾属水,乃天一真精之所生也。人之有肾,犹⑧木之有根。其脉在尺,肾之虚实,以尺脉候之。命门在肾之间,为元气聚会之处,儿之强弱寿夭,尤系于斯,全主实无虚也。肾气不足则下窜,盖骨重惟欲下坠而缩身。肾水阴也,肾虚则目⑨畏明。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色[白光]白,此皆难养。或有因病而致,非肾虚也,此属病之证也。肾主骨,肾虚者,骨髓不满也,儿必畏寒,多为五软之病。尻骨不成,则不能坐;髌骨不成,则不能行。齿乃骨之余,骨不余,则齿生迟。肾之液为血,发乃血之余,肾虚则发稀不黑。肾之窍在耳,肾虚则耳薄,热则耳中出脓。肾主齿,热则生疳,即走马疳也。

肾开窍于二阴,肾热则大小便不通,肾冷则小便下如米泔。二火者,乃君相火也。经曰:一水不胜二火者,正此谓也。

⑧犹:原作“由”,据忠信堂本改。

⑨目:原作“月”,据忠信堂本改。

阴常不足肾常虚,筋骨难成貌必癯,

钱氏立方惟有补,经云疮疹泻其余。

水为阴,火为阳,一水不胜二火,此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之本虚也明矣,故钱氏只用补肾地黄丸一方。不敢泻者,因无实证也。或谓痘疹,肾不可实,当泻之。此言甚谬。盖肾主液,痘中之血化为水,水化为脓,皆肾之津液所化也。若无肾水,则疮枯黑而死矣,岂可泻之。痘疹曰归肾者,盖疮疹之毒,内发于骨骼,外发于皮毛者为顺,变黑复陷入于骨骼之中,故为害。此顺之为害也,乃火旺水衰之病。钱氏以百样丸、牛李膏治黑陷者,以泻肾中之邪、非肾中之真阴也。详见痘疹心要。

涌热大便不通者,宜以猪胆汁导之。猪者,水畜也。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泻其膀胱腑也。东垣滋阴丸以泻肾火。如肾病久,身下窜,目中如见鬼状,或骨萎弱,卧不能起,或二便遗失,皆肾败之候,不治。

钱氏地黄丸治肝疳白膜遮睛,泻血失音,身瘦,疮疹。又治肾怯不言,解颅,小儿长大不能行者。专服即效。

熟地黃(酒洗,焙干)、山茱萸、干山药,各四两。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两①。

①三两:原作“三钱”,据忠信堂本改。

蜜丸,如梧桐子大,三岁以下儿二丸至三丸,空心温水化下。

活幼补肾地黄丸治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囟大头缝不全,体瘦语迟,行步多艰,齿生缓者。

山药(去黑皮)、山茱萸(酒浸,去核)、熟地(酒洗,焙),各五钱。鹿茸(酒洗,炙)、牛膝(酒洗),各四两。牡丹皮(去心)、白茯苓(去皮)、泽泻,各二两。

一方不用鹿茸,有川续断,酒洗,四钱,蜜丸如上法。

五苓散伤寒中渴②,烦躁小便不利而渴,或霍乱吐泻不止。

泽泻,一两五钱。白术赤茯苓猪苓,各一两。肉桂,半两。

为末,每服二钱③,或白汤或清米饮任服。

②渴:疑为“风”之误。

③二钱:万达本无剂量,据忠信堂本补。

东垣曰:五苓散乃太阳里之下药也。夫太阳高则汗而发之,下则引而竭之。渴者,邪入太阳本也,当下之,使邪从膀胱出也。其肾燥,膀胱热。小便不利,此药主之,小便利者,不宜用。然太阳病热而渴,小便虽利,亦宜此药下之。当服不服,则谷消水去形亡,必就阳明燥之,伐胃发黄,此太阳入本失下也。

东垣滋阴丸:治肾热,小便不利。

黄柏,三两。知母,二两,肉桂,一两半。

热水为丸,每服食前沸汤下。

本脏自病论精神,补泻分明有定方

若是相传作兼病,更宜通变五提纲。

按《难经》有五邪之论,论本脏自病者为正邪,自前来者为实邪,自后来者为虚邪,自所胜来者为微邪,自所不胜来者为贼邪,此以五行生克之理论之也。钱氏所论肝主风,心主惊,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此皆本脏自病者,谓之正邪,故立五补六泻之方以主之。洁古先生乃取《难经》之言,以明五脏传变之证,补钱氏之所未及者,其法始备。故风伤肝,热伤心,湿伤肺,寒伤肾,饮食劳倦则伤脾,此五脏自受之邪,为本病也。如肝主风,其中风者,本病也,谓之正邪;由伤热得之,乃心乘肝,自前来者为实邪;由伤湿得之,乃肺承①肝,自所不胜来者为贼邪;由伤寒得之,乃肾乘肝,自后来者为虚邪;由饮食劳倦得之,乃脾乘肝,自所胜来者为微邪。余脏仿此。(语见四十九难)。洁古论其治五脏之法,如肝脏自病者,只治其肝,宜泻青丸。若心乘肝者,宜以导赤、泻心,实则泻其子也。肾伤肝者,宜以姜附四逆汤补肾,虚则补其母也。肺传肝者,宜以泻白散泻肺,地黄丸补肝,先补而后泻也。脾乘肝者,宜调元汤以益脾制肝。余仿此推之。其余方法不必拘定,以意②会而通之可也。是皆治其初得之病也。

又得一脏之病而传别脏者,谓之兼证,当视标本之缓急而治之。先见病谓之本,后见病谓之标,急如大小便不通,或吐泻不止,或咽喉肿痛,饮食不入,或心腹急痛之类,虽后得之,当先治之,故曰急则治其标也。如无急证,只从先得之病治之,以后病之药,随其证而治加之,所谓缓则治其本也。

大抵婴儿脾病多,只因乳食欠调和,

知他脏病须调胃,若到成疳受折磨。

胃主纳谷,脾主消谷。饥则伤胃,饱则伤脾。小儿之病,多过于饱也,或母有气实形壮者,其乳必多,求儿不哭,纵乳饮之,定乃伤于乳也。母之气弱形瘦者,其乳必少,恐子之哭,必取谷肉耙果之类,嚼而哺之,不饱不止,定乃伤于食也。故小儿之病,胃③最多也。五脏以胃气为本,赖其滋养也。胃者,中和之气也,非若五性④之偏也。如五脏有病,或泻或补,慎勿犯其胃也,胃气若伤,则不食而瘦,或善食而瘦,疳病成矣,不可治。经曰:全谷则昌,绝谷则亡。诚医科之龟鉴也

①承:忠信堂本为“乘”。

②定字下原脱“以意”,据忠信堂本补。

③胃:忠信堂本为“胃脾”。

④性:原作“脏”,据忠信堂本改。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育婴家秘》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1. 肾脏证治《育婴家秘》
  2. 肾脏与药物《急诊医学》
  3. 肾脏中风《中医词典》
  4. 肾脏用药《普济方·针灸》
  5. 肾脏肿瘤《泌尿外科学》
  6. 肾脏血管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肾脏主病《幼科发挥》
  8. 肾脏虚损阳气痿弱《圣济总录》
  9. 肾脏组织的检查《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0. 肾脏虚损骨痿羸瘦《圣济总录》
  11. 肾燥《校注医醇剩义》
  12. 肾脏微循环结构《急诊医学》
  13. 肾胀《圣济总录》
  14. 肾脏微循环及其内在的调节《急诊医学》
  15. 肾胀《中医词典》
  16. 肾脏微循环的滤过和回吸收《急诊医学》
  17. 肾者胃之关《中医名词词典》
  18. 肾脏外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9. 肾着《圣济总录》
  20. 肾脏图《古今医统大全》
  21. 肾着《中医词典》
  22. 肾脏统论《圣济总录》
  23. 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
  24. 肾脏调节《病理生理学》
  25. 肾着汤《冯氏锦囊秘录》
  26. 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学》
  27. 肾着汤《妇人大全良方》
  28. 肾脏泌尿生理及利尿药作用部位《药理学》
  29. 肾着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0. 肾脏脉论《备急千金要方》
  31. 肾着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