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湿热食伤总发黄,是名疸病属纯阳,
热宜寒治湿宜利,食积还从消导良。
钱氏曰:凡小儿身皮面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转背强,大小便涩,一身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着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疸也。二症多得于大病之后。又有生下百日及半年,不因病遍身微黄,冒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大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黄也。经云:猪疸皆属于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色,胃怯不和也。
按:论小儿黄疸病,钱氏甚详。如因热者,其色黄而明;因湿者,其色黄而黯;因食积着,其色黄而淡。以此辨之。
丹溪云:不必分五疸,总是湿热,如盒曲相似,此理甚明。按:经中只言瘅,俗称为疸。瘅者,单也,谓单阳而无阴也。因于热者,用凉惊丸;因于湿者,用胃苓丸,内加茵陈作丸服之;因于食积,同疳黄者,集圣丸。脾胃虚怯而黄者,肥儿丸,此家秘之法也。方见前。大抵治黄疸者,茵陈五苓散尤为稳当。钱氏泻黄散治脾热发黄。
大概治小儿,季夏之时,身体蒸热,胸膈烦闷,如烂橘之黄,眼中白睛赤黄,筋骨痿弱,不能行立,用加减泻黄汤主之。
加减泻黄汤
黄连,茵陈,各五钱。黄柏,黄芩,茯苓,山栀仁,各二钱。泽泻污二钱。
[口父]咀,作一服。水煎,稍热服。
此方治湿热发黄甚效。
丹溪治小地吐泄黄疸方
三棱,莪术,青皮,陈皮,神曲,麦芽,黄连,甘草,白术,茯苓,各等分。
末,温水调服。
此方治伤食及食积发黄,甚效。
凡小儿有食积者,面色多带黄白,宜肥儿丸调之。健脾益胃,出积消食,脾胃既和,饮食消退,运化精微,灌溉脏腑,流行荣卫,自然五色修明,其黄去矣。
腹中有癖者,宜化癖丸。方见癖。有积者三棱丸。方见胀。各依其法治之,无有不验者。惟初生小儿胎黄,用生地汤与母服之,儿食乳,其黄自退。
水煎服。

- 黄疸《育婴家秘》
- 黄疸《医学集成》
- 黄疸《中医名词词典》
- 黄疸《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黄疸《圣济总录》
- 黄疸《物理诊断学》
- 黄疸《景岳全书》
- 黄胆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 黄疸《金匮悬解》
- 黄胆指数《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黄疸《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 黄胆症《文堂集验方》
- 黄疸《老年百病防治》
- 黄胆证治《幼幼集成》
- 黄疸《中医词典》
- 黄胆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黄疸《凌临灵方》
- 黄胆证毋拘五证宜别三焦论《叶选医衡》
- 黄疸《证治准绳·女科》
- 黄胆章《医学妙谛》
- 黄疸《普济方·针灸》
- 黄胆小便不利及腹满喘方二首《外台秘要》
- 黄疸《保婴撮要》
- 黄胆统论《圣济总录》
- 黄疸《医学摘粹》
- 黄胆神方《奇方类编》
- 黄疸《医学心悟》
- 黄胆痧《痧胀玉衡》
- 黄疸《金匮翼》
- 黄胆取黄法屡试屡验《回生集》
- 黄疸《仁术便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