搐后余症
病有搐久不止,其舌黑者,热剧也。内取凉惊丸,外用生薄荷叶煎汤洗之,舌转红者可治。《五涵歌》曰:伤寒舌黑洗不红,药洗分明见吉凶①,即此意也。
①伤寒舌黑洗不红,药洗分明见吉凶:原作“伤寒舌黑留不红者凶,药洗胡见吉凶”,据忠信堂本改。
病有搐久未止,大小便秘者,宜八正散主之。如大便四、五日不通者,不可利之,恐损其胃气,宜猪胆汁导法通之,神效。
病有唇内生疮者,此热在心脾二经也。内服洗心散,外以柏连散加朱砂搽之,神效。
病有日久,其搐似止不止,神昏有痰者,不早治之必成痫证。此病在心,宜利惊丸主之。
龙胆草、防风、真青黛、芦荟、胆星、钓藤,各二钱。铁花粉,牙硝,各一钱。朱砂(飞),一钱。冰片,麝香。各少许
病有搐时失音者,宜本通汤主之。
木通、石菖蒲、防风、苦梗、真桑、螵蛸、全蝎(烙)、炙甘草、僵委,各二钱半。胆星,一钱。
共末,每服二字,柴苏三片,煎汤调服。
病有搐后失音者,此痰入心肺窍中故也。如不早治,必喑成废人矣,宜加减钱氏安神丸主之。
黄芪(炙)、人参、归身、川穹、麦门冬(去心)、石菖蒲、木通、炙甘草、远志(去心,姜法浸、焙干),各一钱,寒水石一钱半。
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苏叶三片,前汤下。每日取獖猪心连肺管处,割一半煎汤饮之,以助药力。久眼神效。
病有搐时鼻血不止者,此肺热症,肝乘肺也。又有心火上炎者,以心火乘肺也。宜泻心肝之火,朱砂凉膈丸主之。
黄芩、黄连、山栀仁、连翘、桔梗、甘草、人参,各等分。薄荷叶减半。朱砂(飞),为衣。
蜜丸,芡实大,麦冬汤下。
病有搐后目不明者。此肝虚也,地黄丸主之。
病有余热不退者,当察其虚实治之。如身壮热,面赤唇燥,大小便不利,此热为实,因服补脾之药太早,宜小柴胡汤①加大黄主之。如面[白光]白,大小便自调,唇润者,此虚热也,宜清心丸主之。
人参、麦冬、茯苓、柴胡、防风、炙甘草。各一钱。朱砂(飞),五分。
病后发热喘咳者,当察其虚实治之。如身热饮水,鼻干唇燥,脉疾有力者,此热在心肺。为实,宜从小便利之,宁肺散主之②
桑白皮(炒)、葶苈子(炒)、赤茯苓、车前子、山栀仁,各等分。炙甘草。减半。
姜枣引,煎服。
如面[白光]白,不热不渴,此虚也,阿胶散主之。
茯神(去心)、芦荟、琥珀、黄连、赤茯苓,各三钱。胆星、远志、甘草(汤煮,晒干)、虾麻灰,各一线。石菖蒲,使君子肉各一钱。
病后食少形瘦者,宜补脾和中丸主之。
凡病搐止后宜补胃,参苓白术散,或蜜为丸,甚效。
见病搐后,以养心安种定志丸主之。方俱见前。

- 搐后余症《育婴家秘》
- 搐鼻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搐搦《中医词典》
- 搐鼻散《明目至宝》
- 搐搦《幼幼新书》
- 搐鼻散《医学心悟》
- 搐搦《儒门事亲》
- 搐鼻方《明目至宝》
- 搐证《活幼心书》
- 搐鼻法《伤寒括要》
- 触电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搐鼻法《仁术便览》
- 触恶《中医词典》
- 搐鼻法《医方考》
- 触肺扬涕《经验麻科》
- 搐鼻《明目至宝》
- 触幻觉《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搐鼻《证治准绳·幼科》
- 触经感冒《中医词典》
- 搐《中医词典》
- 触经伤寒《中医词典》
- 畜血《医效秘传》
- 触经伤寒《宁坤秘籍》
- 畜血《中医词典》
- 触经伤寒《女科秘要》
- 畜门《中医词典》
- 触摸检查《百病自测》
- 畜门《中医名词词典》
- 触伤真气证《中医词典》
- 绌(chù怵)急《中医词典》
- 触诊《物理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