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证治
肝为风木主生风,形证昭然在目中,
虽然泻之无用补,少阳生气与春同。
肝者,足厥阴风木也。木生风,故主风。钱氏云:肝主风,实则目直视、大叫,呵欠、顿闷、项急,虚则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湿则内生,此肝病之证也。肝之窍在目,故有病常以目候之,如肝有风,则目连札,肝有热,则目直视,肝疳则白膜遮睛之类是也。又肝主筋,肝病则筋急,为项强,为搐搦牵引。肝主怒,病则性急大叫,哭甚则卵肿,俗呼气卵是也。肝在下焦,热则大小便难。肝藏魂,肝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甚则撮空摸床,此丧魂之病也。
肝病钱氏有泻青丸一方而无补者,谓其气有余也。然肝乃少阳之气,所以养生者也,肝无病固不可泻以伐生气,亦不可补以助长也。
肝胆原来从火治,木中有火无人识,
水不能胜号龙雷,惟有甘温差可制。
肝胆之病从火治者,木中原有火。燧人氏传云:知空有火,丽木则明,此其验也。肝胆之火水不能灭,寒不能胜,又谓龙雷之火。惟甘温之剂,如人参、甘草之类,可以制之也。故曰:甘能泻火也。《内经》曰:辛以散之,如川芎、防风之类。又曰:辛甘发散为阳,以辛甘之药,合而用之,所谓火郁则发之。此肝病之大略也。
肝热以泻青丸,当归芦③荟丸泻之。肝实同法。肝虚以六味地黄丸补之。肝乃肾之子,虚则补其母也。肝寒以温胆汤及吴茱萸、生姜之类。
儿病,目视物不转睛者,或斜视不转者,或目合不开,或目开不合,或哭无泪,或不哭泪自出者,皆肝绝也。
②肺:原作“肝”,据忠信堂本改。
③芦:据下文及药物组成,当作“龙”。
泻青丸:治肝热急惊搐搦。钱氏云:气温则内生,气热则外生,谓口中之气也。此方治气热外生急搐之症。
羌活、大黄(包煨)、川芎、山栀子仁、胆草、当归、防风,各等分。
当归龙荟丸:治肾水阴虚,风热蕴积,时发惊悸,筋惕搐搦,神志不宁,荣卫壅滞,头目昏眩,肌肉瞤瘈,胸膈咽嗌不利,肠胃燥涩,躁扰狂越,田詈骂惊骇,火热等症。钱氏云:气温则内生惊搐者,此方主之。
当归、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一两。大黄、芦荟、温青黛,各半两。木香一钱,麝香五分。
蜜丸,如小豆大,姜汤下,每二三十丸。
六味地黄丸:见后肾脏。
半夏(制)、枳壳(制)、白茯苓,各一两。橘红一两半。甘草(炙),五钱。
锉,和匀,每服三钱半,姜七片,枣三枚,刮竹青一块,如钱大,水煎服。或加制远志尤妙。

- 肝脏证治《育婴家秘》
-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脏中风《中医词典》
- 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脏肿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脏肿瘤《临床肝移植》
- 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燥《校注医醇剩义》
-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胀《圣济总录》
- 肝脏用药《普济方·针灸》
- 肝胀《中医词典》
- 肝脏移植解剖《临床肝移植》
- 肝胀《金匮翼》
- 肝脏图《古今医统大全》
- 肝着《中医名词词典》
- 肝脏统论《圣济总录》
- 肝着《圣济总录》
-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免疫与健康》
- 肝着《中医词典》
- 肝脏生物转化的概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蒸《中医词典》
- 肝脏脉论《备急千金要方》
- 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医学启源》
- 肝脏脉病虚实《寿世保元》
- 肝之经足厥阴风乙木《儒门事亲》
- 肝脏经文《刺灸心法要诀》
- 肝脂酶《临床生物化学》
- 肝脏经文《医宗金鉴》
- 肝脂酶《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