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腹胀

《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腹中胀满受虚寒,秘结须从实热看,

热多寒少休妄议,虚虚实实夭人年。

大抵小儿多因饮食、饥饿、生冷、甜腻,聚结不散,或因久患疳积,及症后癖块不消,皆能为胀,按之如鼓,膨脝者是也。故有疳胀、虫胀、积胀、食胀、虚胀、冷胀种种不同,一言以约之,寒胀是也。故疳虚者皆属寒,宿食积癖皆属热。各随虚实主治,庶不差误。

钱氏云:小儿腹胀,由脾胃虚寒攻用②作也。实者,闷乱喘满也,可下之,不喘。喘者,虚也,不可下。若误下致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衰甚,必主目跑腿肿也。黄色者属脾,治用塌气丸渐消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也。

②攻:忠信堂本作“故”。

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热则生热,当识此意,勿误也。

治小儿虚腹胀,先服塌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时微喘,脉伏而实,时时饮水能食者,可下,瘥。木香槟榔丸主之。脾初虚而后有积者,不可便下,以肥儿丸调之;不愈,以三棱丸主之。

塌气丸:治小儿虚腹胀大者,加萝卜子,名褐丸子

胡椒,一两。蝎尾(去毒),五钱。萝卜子(炒)。加陈皮青皮木香,各三钱。

未,面糊为丸,粟米大。服五七丸,陈米饮下。

三棱丸治先脾虚,后伤食,不可下者,及疳疾腹胀。

三棱(醋炒),莪术(制),青皮陈皮枳实厚朴(麦焙),半夏姜汁(炒),黄连(炒),香附(醋焙),川芎使君子肉,夜明砂神曲麦芽干蟾(烧存性),槟榔木香砂仁,各三钱半,当归,一钱。

另取神曲煮糊,丸,黍米大,服二十丸至五十丸,米饮下。大便黄,涎臭秽为度,此积滞去也。

治小儿腹胀法用:

萝卜子、炒,紫苏根,干葛,陈皮,等分。甘草、少许。

煎服。食少加白术

一法用虾嘛一个,人猪肚内煮熟,去虾嘛,将肚食尽,效。

如有因食积而腹胀者,有热,用木香槟榔丸;有寒,用丁香脾积丸。有因食多肉多腹胀者,用三黄枳术丸,料内加香附半夏蒸饼,丸服。

实者宜下之,消之,次补之;虚者温之,升之,补为要也。

《针经》曰:夫胀者皆在脏腑之外,排靠脏腑而廓离胁,胀满皮肤,故曰胀。大抵寒胀多而热胀少,治宜详辨之。如腹胀时减者为虚,腹满不减者为实;按之濡者为虚,按之坚者为实。如大病疟痢之后胀者为虚;外感风邪寒邪入里者,及伤饮食者,其胀为实。虚者补之,内加行气之药,勿太犯温,及成热中也。实者下之,内加补脾之药,或先补脾而后下之,勿大下之,恐伤胃气,常用家秘胃苓丸,以柴苏汤下,多服。

病胀气喘,宜分气饮主之。

分气饮:治肿胀。

桔梗赤茯苓,陈皮,桑白皮(炒),大腹皮枳壳,半夏,藿香紫苏,等分。甘草,减半。

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姜三枣二,煎服。

病胀者,腹坚而大,腹皮无纹,脐突背平,胸高而喘,或滑泄,皆不可治。

《内经》曰:五实者死,腹紧胀一也,气上喘二也,身壮热三也,脉供数四也,大小便秘五也。如此五实者,宜急下之,得利者生,神效丸主之。方用:

大戟芫花甘遂(醋炒),泽泻葶苈子(炒)。连翘桑白皮,木香,赤小豆(炒),黑牵牛(炒,取头末),各等分。

大枣(蒸,去核),捣泥,丸,麻子大,量儿,槟榔汤下,以利为度。

此乃救急之方,非可常用,得利后,用参苓白术散,去甘草补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育婴家秘》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1. 腹胀《育婴家秘》
  2. 腹痈(外科理例 上)《古今医统大全》
  3. 腹胀《景岳全书》
  4. 腹痈《外科理例》
  5. 腹胀《中医词典》
  6. 腹痈《古今医案按》
  7. 腹胀《经验麻科》
  8. 腹痈《保婴撮要》
  9. 腹胀《医学纲目》
  10. 腹痈《证治准绳·幼科》
  11. 腹胀《冯氏锦囊秘录》
  12. 腹痈《续名医类案》
  13. 腹胀《幼幼新书》
  14. 腹痈《中医词典》
  15. 腹胀《证治准绳·幼科》
  16. 腹痈《景岳全书》
  17. 腹胀《证治准绳·幼科》
  18. 腹虚胀《圣济总录》
  19. 腹胀《张氏医通》
  20. 腹泻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1. 腹胀《证治准绳·女科》
  22. 腹泻点《手穴手纹诊治》
  23. 腹胀《普济方·针灸》
  24. 腹泻病《儿科学》
  25. 腹胀《济阴纲目》
  26. 腹泻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7. 腹胀《保婴撮要》
  28. 腹泻《老年百病防治》
  29. 腹胀《万病回春》
  30. 腹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1. 腹胀《急救广生集》

《育婴家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