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痛

《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个个孩儿腹有虫,胃虚蛔动痛相攻,

眼翻吐沫如惊痫,寸白为疳法不同。

古方论脏腑九虫,一日伏虫,二曰白虫,三曰肉虫,四曰肺虫,五曰胃虫,六日弱虫,七日赤央,八日[虫尧]虫,九曰蛔虫。蛔虫俗呼食虫者是也。或长一尺,或五六寸。盖国脏腑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腹中痛,发则肿聚,病有去来,乍作乍止,呕恶吐涎,口出清沫。胃①伤心者死,自鼻出者死。先察其脉,或腹中痛者,脉常沉伏弦细,今反脉大,则是蚘痛也。盖因小儿食物太早,或伤生冷油腻之物,日而成积,积化为虫也。凡有虫者,口馋好甜,或喜食泥土、茶脚、火灰之类,宜用取虫之药,如乌梅丸化虫丸,方见前。木香槟榔丸、虾嘛丸、万应丸、科传赛宝丹,皆可择而用之。

木香槟榔丸杀诸虫。

鸡心槟榔,一两。木香鹤虱贯众,锡灰,干漆、炒尽烟,使君子肉、各半两,轻粉,二钱。雷丸、白者,巴豆肉,另研,各二钱半。

未,飞白面糊丸,麻子大,服—二十丸,五更,苦楝根白皮煎汤下。

虾嘛杀疳虫丸

大虾嘛(炙焦),一个。木香,鸡心槟榔贯众桃仁(水浸,去皮尖,另研)。苦楝根白皮。酸石榴皮,各三钱,芜荑鹤虱,各二钱。巴豆肉二钱,另研。

糯米糊丸,麻子大。五更后,菖蒲下十五丸。

万应丸:不诸虫。

槟榔(末),五钱。大黄(末),八钱。黑牵牛(头末),四两。皂角、十度不蛀者,苦楝根白皮,一斤。

将前三味末和匀,用皂角捶碎,与苦楝根皮二味,水一大碗熬成膏,入药末捣丸,小豆大,用沉香、白雷丸、木香三味各研细末为衣(先用沉香衣,次用雷丸衣,后用木香衣),每三丸,五更,砂糖水送下。

秘传赛宝丹:追虫取积,神效。

黑丑、十个头末,四两。锡灰(醋炒),一两。槟榔(末)、二两。雷丸(白者末)二两。陈皮青皮,各二两。三棱(醋),莪术(醋),鹤虱,皂角各二两。使君子肉,二两。

将各末和匀,却以各药粗渣煎汤,去渣捣丸,麻子大,每服五分至一线,四更时用冷茶清吞下,复睡至天明,不可洗手洗面吃汤物,待取下或虫或科恶毒滞气,并原药下尽,方用冷水洗面。其药未下,宁耐半时,见药下终,药食哺之②。

①胃:忠信堂本作“若”。

②药食哺之:忠信堂本作“用食哺之”。

凡欲取虫,宜在上半月,虫头向上。若下半月,虫头向下,不受其药,徒伤胃气也。取虫之时,预将清油煎肉或煎卵饼,分地嗅之,勿与食也,引虫得闻香味,皆聚而来食也,急投下虫汤药,乃中病也。

取寸白诸虫,贯众酒方。

隔夜取贯众煮酒收起,至次日五更,将炙肉一块,与儿衔口中,勿令吞下。虫闻肉香,其头向上,却取去肉,以使君子肉三个,很令香熟,与儿嚼烂,同轻粉数厘吞下,少顷以贯众酒下雄黄解毒丸三五七粒,则泄下皆虫也。

小儿病虫,多出于脾胃怯弱者,如上攻取之药,岂可常服,乃当作腹痛之时,然后用之也。

有于未发之时,常宜服肥儿丸安虫丸,所谓防患于未然,使之不发也。

安虫丸治蛔虫、寸白虫、[匿虫]虫,一切诸虫。

木香,鸡心槟榔,使君子肉,白芜荑仁,绿色贯众,苦楝根白皮,虾蟆(烧存性),夜明砂

末,粳米丸,黍米大,二三十丸,蜜水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育婴家秘》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1. 虫痛《育婴家秘》
  2. 虫碎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3. 虫痛《中医词典》
  4. 虫兽中品《本草经集注》
  5. 虫痛《医宗金鉴》
  6. 虫兽下品《本草经集注》
  7. 虫痛《证治准绳·幼科》
  8. 虫兽螫伤《中医词典》
  9. 虫痛《寿世保元》
  10. 虫兽上品《本草经集注》
  11. 虫痛《古今医鉴》
  12. 虫兽伤《文堂集验方》
  13. 虫痛《丁甘仁医案》
  14. 虫兽伤《古今医鉴》
  15. 虫痛《儿科萃精》
  16. 虫兽伤《普济方·针灸》
  17. 虫痛《幼科心法要诀》
  18. 虫兽伤《续名医类案》
  19. 虫痛《小儿药证直诀》
  20. 虫兽伤《中医词典》
  21. 虫痛大小总论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2. 虫兽伤《中医名词词典》
  23. 虫痛疝气《卫生易简方》
  24. 虫兽《万病回春》
  25. 虫痛证治《幼幼集成》
  26. 虫兽《寿世保元》
  27. 虫痛疰痛《明医指掌》
  28. 虫蚀牙痛秘方《华佗神方》
  29. 虫头痛《奇效简便良方》
  30. 虫蚀牙齿《圣济总录》
  31. 虫吐《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