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痢
病名。指肠胃虚,触染秽气而致的痢疾,亦可因内有积滞而触发。《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则成痧痢。或天气炎热,或时行疫痢,感触肠胃,因积而发,亦致痧痢,刮、放兼全,腹必(疒丂)痛非常,……务必先治其痧,兼消其积,则痧除积去,痛止而痢除矣。”此病宜用刮痧、调气、活血等法。参见痢疾、痧等条。

- 痧痢《中医词典》
- 痧类阴症《痧胀玉衡》
- 痧痢《痧胀玉衡》
- 痧类三疟《痧胀玉衡》
- 痧麻《丹台玉案》
- 痧类疟疾《痧胀玉衡》
- 痧脉决生死法《痧胀玉衡》
- 痧痨《中医词典》
- 痧脉十二经辨《痧胀玉衡》
- 痧块《痧胀玉衡》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痧胀玉衡》
- 痧块《中医词典》
- 痧脉外感内伤辨《痧胀玉衡》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痧胀玉衡》
- 痧脉要诀《痧胀玉衡》
- 痧筋统说《痧胀玉衡》
- 痧脉有似阴症辨《痧胀玉衡》
- 痧筋不同辨《痧胀玉衡》
- 痧气《时病论歌括新编》
- 痧筋《中医词典》
- 痧气《时病论歌括新编》
- 痧霍乱《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痧气《中医词典》
- 痧秽宜嚏、过饱宜吐《景景医话》
- 痧气《时病论》
- 痧秽《伤寒指掌》
- 痧气(痧胀)《中医名词词典》
- 痧秽《中医词典》
- 痧前禁忌《松峰说疫》
- 痧后治杂症宜知《痧胀玉衡》
- 痧前禁忌《痧胀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