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
(附翻胃)
噎膈症其因有三∶一曰忧思气结,二曰含怒不舒,三曰好酒伤胃。夫忧思不解,则心气结,心系通咽,结则郁火上凌清道,痰涎缠扰。初则咽物不利,久则噎症成矣,即张鸡峰所谓神思间病也。治法先宜开解病患,后用舒心气,清郁火,消痰涎,利咽喉之药,早治多愈,重则粪如羊矢,则无救矣。凡人怒必有火,喧嚷呵 ,怒火即泄,当时平复,亦无所伤。其有含怒不发,肝气久郁成火,轻则胃痛,肝火凌胃;重则胃伤,失通降之权。阳明以通为补,以降为顺,病则不通不降,食物入胃,逗留不化膈病成矣。治法亦先宜开解病患,后用舒肝通腑消痰利气之药,轻则易治,重则难愈。好酒之人,日事沉湎,谷食少而胃失养;胃虚欠运,渐生湿热,上蒸会厌,中滞胃脘,多成噎膈。盖噎在上而膈在中,噎未必即膈,膈则必并噎,噎轻而膈重也。治法先宜劝其节饮,即以扶胃利湿,清火消痰之药治之,早治十愈八九.翻胃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多有劳心劳力,忧愁不解,饥饱不调,日久胃伤而成。
治法补胃为君,并通腑降气之药,亦可十愈八九。噎膈症至后食物下幽门,谓之下口,入大肠无几,并有燥火 炼,故大便每如羊粪者,病已八九分,治疗为难。更有肾病阻隔幽门,(肾为胃之关。)纳食不下者,用六味八味等汤治之,不可不知。

- 噎膈《友渔斋医话》
- 噎膈《丹溪手镜》
- 噎膈《脉因证治》
- 噎膈《脉症治方》
- 噎膈《中医内科学》
- 噎膈《医学心悟》
- 噎膈《叶天士医案精华》
- 噎膈《医学摘粹》
- 噎膈《药症忌宜》
- 噎膈《医学摘粹》
- 噎膈《灸法秘传》
- 噎膈《证治汇补》
- 噎膈翻胃辩《医旨绪余》
- 噎膈《古今名医汇粹》
- 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医学传心录》
- 噎膈《古今医案按》
- 噎膈翻胃总括《医宗金鉴》
- 噎膈《张聿青医案》
- 噎膈翻胃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 噎膈《医学正传》
- 噎膈反胃《临证指南医案》
- 噎膈《医学衷中参西录》
- 噎膈反胃《灵素节注类编》
- 噎膈《张氏医通》
- 噎膈反胃《时方妙用》
- 噎膈《凌临灵方》
- 噎膈反胃《也是山人医案》
- 噎膈《中医词典》
-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叶选医衡》
- 噎膈《景岳全书》
- 噎膈反胃论治《类证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