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噎膈(十一)

《丹溪手镜》书籍目录

脉涩小,血不足。大而弱,气不足。又脉同胃反。

盖因脉虚火起,气虚火炽,血液既耗,肠胃津涸,传化失宜。或因痰隔,妨碍升降,气不交通,皆令食而复出也。大概因津血俱耗,胃脘亦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间或可入,入亦不多,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进,难尽入胃,良久复出,曰膈,即翻胃也。大便秘羊屎小便热,各虽不同,病则一也。三阳结,谓之膈(三阳,大肠、小肠、膀胱也。)小肠结热则血脉燥;大肠结热则后不通;膀胱结热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前后闭,必反而上。

治宜润血降火解结。牛羊乳韭汁竹沥童便、蜜(润燥),姜汁(去秽,)甘蔗汁(解酒毒),气虚以四君子为君,血虚四物为君。或加桃仁红花驴溺(防其生虫)。

三因有五噎五膈

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背痛

忧噎者,遇天阴冷,手足厥冷不能自温。

劳噎者,气上鬲,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攻背痛。

思噎者,心怔忡,喜忘,目视慌慌。

食噎者,食无多少,胃中苦寒痛,不得喘息

忧膈者,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

思膈者,中脘逆满,噫则酸心,饮食不消,大便不便。

怒膈者,胸膈逆满,噫塞不通,呕则筋急,恶闻食臭。

喜膈者,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四肢倦重,身常发热,胸痹引背,食少。

恐膈者,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中逆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

人血耗,便如羊屎,病胃反半年,脉涩不匀,先服六君子汤,加甘蔗汁、附子大黄、童便。便润,服牛乳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丹溪手镜》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丹溪手镜》书籍目录
  1. 噎膈《丹溪手镜》
  2. 噎膈《脉症治方》
  3. 噎膈《友渔斋医话》
  4. 噎膈《医学心悟》
  5. 噎膈《脉因证治》
  6. 噎膈《医学摘粹》
  7. 噎膈《中医内科学》
  8. 噎膈《医学摘粹》
  9. 噎膈《叶天士医案精华》
  10. 噎膈《证治汇补》
  11. 噎膈《药症忌宜》
  12. 噎膈《古今名医汇粹》
  13. 噎膈《灸法秘传》
  14. 噎膈《古今医案按》
  15. 噎膈翻胃辩《医旨绪余》
  16. 噎膈《张聿青医案》
  17. 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医学传心录》
  18. 噎膈《医学正传》
  19. 噎膈翻胃总括《医宗金鉴》
  20. 噎膈《医学衷中参西录》
  21. 噎膈翻胃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22. 噎膈《张氏医通》
  23. 噎膈反胃《临证指南医案》
  24. 噎膈《凌临灵方》
  25. 噎膈反胃《灵素节注类编》
  26. 噎膈《中医词典》
  27. 噎膈反胃《时方妙用》
  28. 噎膈《景岳全书》
  29. 噎膈反胃《也是山人医案》
  30. 噎膈《中医名词词典》
  31.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叶选医衡》

《丹溪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