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友渔斋医话》书籍目录

周氏(十四)兼旬进食辄呕,近日粥饮亦吐,神识潦倒,大为危候。皆因平素善怒,肝血不足,木火易升,上凌胃土。拟苦辛酸法,必可纳谷,再商扶治。

党参(二钱) 半夏(一钱五分) 生白芍(一钱五分) 川连(六分) 生牡蛎(三钱) 橘白(八分) 丹皮(一钱五分) 山栀(一钱五分) 吴茱萸(三分) 老姜渣(二钱)

服一剂,胸脘宽舒,纳食不呕,面青稍退,略有口苦,脐旁动气,宜养脾阴,切戒动怒。

生地 归身 白芍 丹皮 牡蛎 桑叶 麦冬 甘草数剂安然。后因不戒于怒复发,仍来招余,力辞难治,缠绵两月,竟成膈症而殁。

外母(五七) 丙午仲秋,患晨起呕吐黄水,腹痛泄泻,食物些微亦胀,神气潦倒,将成重候。切脉左浮弦,右沉涩,知为肝木不平,脾胃虚弱。用斯意调治不效,改投温通酸敛而愈。

因夏月喜饮井泉,及生冷瓜桃之类,脾胃虚寒肝火上乘所致。

茱萸(六分) 干姜(一钱) 党参(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乌梅肉(七分) 煨木香(三分) 炙草(五分) 大枣(二枚)

一服呕止,再剂能下紫血数块,腹即不痛,纳食亦安,惟大便未实,换方∶党参 炒白芍 茯苓 橘皮 破故纸 山药 肉果 炙草 菟丝饼六服痊愈。

陈(四三) 病发先泻,既吐食并酸水,旬日一发,经历三年,欲成反胃。自述当临发时,汗出寒栗。此病由于厥阴浊阴上僭,致脾胃气弱,传化无节,纳导无权。治当苦降辛散,甘补酸收,法乌梅丸意,临发前一日服。

桂枝白蔻仁 半夏 川连 党参 生冬术 当归 白芍 乌梅 茯苓 炙草

张(十五) 咳呛弥月,呕吐饮食,便燥如栗。询述脐旁宿有块上攻,即咳吐食物。此系厥阴之气犯胃,胃不下降所致,今以抑肝通腑润肠。

乌梅 鳖甲 生白芍 生地 半夏 通草 归身 麦冬 玉竹又 病减大半,惟午餐吐尚未除,脉来短数,中气亦虚,前法兼补胃。

归身 白芍 生地 党参 蒸冬术 鳖甲 乌梅 麦冬 半夏凡人病中,虚实不可不辨也。有神色惨淡,不能起坐,似乎虚极,而不知病气未去也。

何以辨之?当察其胃中不快纳少,舌胎或黄或黑,便赤口渴,身有寒热,是其验也。设投补剂,鲜不误事。无以上诸症,而见神色惨淡,起坐不能,方是真虚,惟胃闷纳少,更当辨其虚否。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友渔斋医话》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友渔斋医话》书籍目录
  1. 《友渔斋医话》
  2. 《卫生宝鉴》
  3. 《广瘟疫论》
  4. 《灵素节注类编》
  5. 《外科选要》
  6. 《证治准绳·疡医》
  7. 《伤寒指掌》
  8. 《续名医类案》
  9. 呕(有物有声)《医学纲目》
  10. 《医学纲目》
  11. 呕胆《中医词典》
  12. 《新修本草》
  13. 呕多忌攻证十 阳明六十一《伤寒悬解》
  14. 《中医词典》
  15. 呕恶、吐涎沫,头痛《名师垂教》
  16. 《医学入门》
  17. 呕恶哕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18. 欧洲一些国家的医学心理学情况《医学心理学》
  19. 呕恶哕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20. 衄有太阳阳明证解《研经言》
  21. 呕恶哕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22. 衄血诸失血《麻科活人全书》
  23. 呕哕《金匮悬解》
  24. 衄血治法《医学妙谛》
  25. 呕哕《普济方·针灸》
  26. 衄血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27. 呕哕方四首《外台秘要》
  28. 衄血证治《医宗金鉴》
  29. 呕哕候《诸病源候论》
  30. 衄血证《伤寒九十论》
  31. 呕哕吐第十六(呃逆附)《医学三字经》

《友渔斋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