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书大意

《友渔斋医话》书籍目录

古今医书,汗牛充栋,何可胜言哉?自上古及周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至国朝,名贤代出,各自成家,其书不下几千百种。其中砂混南金,鱼目乱珠者,亦复不少;今汰其繁,而检其要若干种。如三光之丽乎天,五味之益于口,诚不可一日废焉。每种略疏其大旨,俾人知所采择;而访求善本,有欲熟读者,有欲熟玩者,有欲查阅者,此皆在人神而明之者也。自上古神农着《本草》,辨草木、金石、虫鱼、禽兽之性,一日而化七十毒,合人之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条晰寒热升降之治。计药三百六十五种,分上中下三品,是为方书之祖。黄帝作《素问》,与岐伯、雷公等六臣更相问难,其言通贯三才,包括万象,虽张、李、刘、朱诸人,终身钻仰,竟无能尽其蕴奥;唐·启元子王冰注释,颇为补益。《灵枢经》十二卷,是书论针灸之道,俞穴脉络之曲折,医者终莫能外;与《素问》通号《内经》。《难经》二卷,周秦越人撰,计八十一难。发明《内经》之旨,辞义古奥,猝不能通。元·滑寿伯仁所注,较诸家笺释,则为明畅。《金匮要略》,汉·张机仲景撰,晋·王叔和编,世罕传本。宋·王洙始于秘阁录出,凡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症者之祖。国朝徐彬忠可注为独善。又有《伤寒论》十卷,亦叔和编次,金·成无己注解。后贤以叔和将原文颠倒错乱,各出己见以成书,如方中行之前条辨,程郊倩之后条辨,喻嘉言之《尚论篇》,诚为各有发明;然无互有胶柱之处,莫若无己之原注为得。总之讲《伤寒》者,各部俱宜探讨深究也。《明理论》五十篇,论方五十篇,皆无己所撰,以发明仲景意也。《肘后方》八卷,晋·葛洪稚川撰,凡分五十三类,但有方而无论。梁·陶贞白增修,金·杨用道附注。《甲乙经》八卷,晋·皇甫谧士安撰,盖合《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诸书,撮其精要,以成是经,言针灸之法最悉。《脉经》十卷,晋·王叔和撰,叙阴阳表里,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气口神门,条十二经、二十四气、奇经八脉,以举五脏六腑三焦四时之 ;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披诵之,足以占外知内,回死别生焉。《褚氏遗书》一卷,南齐·褚澄彦道撰,凡十篇。发明气血阴阳之奥,其论寡妇僧尼之异治,发前人所未发。至宋嘉泰中始有刻本。《巢氏病源》五十卷,隋大业中巢元方等奉敕撰,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条。然但论病源,不载方药,后贤往往采择所论以成书,则历代宝为圭臬矣。《千金方》三十卷,唐·孙真人思邈撰。后因方中多用虻虫水蛭,别撰《千金翼方》。以他药代之,以惜物命。后有混作九十三卷。其为原书与否,已不可详。《外台秘要》四十卷,唐·王焘撰,是书作于出守邺郡时,故曰《外台》。凡一千一百四门。皆先论后方,古圣专门授受之法,多在其中。惟以针法无益而有损,削之不载。又如《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皆经验诸方,并记医案,故以《本事》为名。其书属词简雅,伪医不能甚解,故罕传习,然多入微之论。《素问原病式》一卷,金·刘完素守真撰,以《素问·至真要大论》所列病机十九条,演为二百七十七字。立全书纲领,而逐条辩析,其大旨多主于火。又撰《宣明方论》十五卷,其大旨本《素问》及《金匮要略》,而用药多主寒凉。盖因天时地气而施。泥之者非,废之者亦非也。《病机气宜》三卷,金·张元素撰,其书分三十门,于脉证多所阐明。李濂《医史》称∶刘完素病伤寒,不能自医,得元素治之乃愈,则其术侔完素矣。《儒门事亲》十五卷,金·张从正子和撰。其曰《儒门事亲》者,以为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当知医也。其法以汗吐下三法作诸症,惟宜治六淫外感,不可为常训。用之得宜,取效亦捷,在因证而施治之。《内外伤辨惑论》三卷,金·李杲东垣撰。发明内伤之症,有类外感,大旨培补脾胃为主。又撰《兰室秘藏》六卷,凡二十一门。其归重于脾胃,极言寒凉峻剂之害。盖隐挽刘张二家之流弊也。又《脾胃论》十二卷,申明培补脾土,升阳益胃,与《辨惑论》相辅而行。《医垒元戎》十二卷,元·王好古撰。以十二经为纲,首伤寒附杂症,大抵祖仲景之意,参以其师张元素、李杲之法,与朱震亨门径小异。又撰《此事难知》二卷,皆阐明李杲之绪论,于伤寒延医尤详。杲《伤寒会要》,久已散佚,惟赖此尚存其梗概。《格致余论》一卷,元·朱震亨丹溪撰。其说以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以补阴为宗。又撰《局方发挥》一卷,以《和剂局方》多温补燥烈之药,耗损真阴,乃着此书以辟之。后之分别门户以相攻者,自此为始。又撰《金匮钩元》三卷,以补阴为宗,其以郁论病,亦开后来无穷之悟。《推求师意》二卷,明·戴元礼撰。元礼为震亨之弟子,既校补震亨《金匮钩元》,又阐发其未尽之意,以成是书。震亨用黄柏知母补阴,或过于苦寒,以伐生气;元礼能调剂其所偏,尤为善学。《薛氏医案》七十八卷,明·薛己立斋撰。盖裒其生平著作,共为一编。所自着者九种,订正旧本而附以己说者十五种。考其大旨,以命门为真阳真阴,而气血为阴阳所化,常用者不过十余方,而随机加减,变化不穷。后赵献可作《医贯》,述己之说,而主持太过,遂至胶柱鼓瑟,非己之本意也。《名医类案》十二卷,明·江 撰,其子应宿增补,凡二百五门。所采上自秦越人、淳于意;下至元、明名医治验方论,多所辨证,不但以捃拾为富也。《赤水元珠》三十卷,明·孙一揆撰,凡分七十门,每门又各条分缕析,辨别疑义。大旨以明证为主,故于寒热虚实表里气血八端,言之甚详;其论古今病症,名实混淆之处,尤为细密。其医案亦能发明病源,可取也。又《医旨绪余》二卷,以脏腑气血经络穴,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并论诸家之长短。《证治准绳》一百二十卷,明·王肯堂撰。凡五种∶杂症、伤寒、疡科、幼科、女科,附以类方,其扩采繁富,条理分明。考方论者,莫赅洽于是书。《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濒湖撰。取诸家本草,删复补漏订讹,汇为一编。凡十六部,六十二类,所取诸药一千八百七十一种,图三卷,百病主治二卷。考证精搏,与《证治准绳》俱为医学之渊海。又《奇经八脉考》一卷,以人身十二经脉,医家所共知,惟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任、督、带,为奇经八脉,医所易忽。因各详其证治,并附以气口九道脉图,阐发《内经》之旨。《广笔记》四卷,明·缪希雍仲淳撰。其大旨以刘完素、朱震亨为宗,与张介宾同时,而门径迥异。缪捷变而或以巧失,张持重而或以缓误,亦互有得失也。又撰《本草经疏》三十卷,分为十部,每药皆有发明,故谓之疏。王懋作《石膏辨》,颇诋 之,然亦一家之学也。《类经》三十卷,明·张介宾景岳撰。以《素问》、《灵枢》析为三百九十条,分十二类,厘为十七卷;又益以《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释亦为通贯详悉。虽不免割裂古书,而门目分明,易于寻检,洵为后学之实筏也。李杲、罗从谦尝有是作,不自介宾始。又撰《景岳全书》六十四卷。大旨以温补为宗,然执持太过,故传其说者,功过相半。《温疫论》三卷,《补遗》一卷,明·吴有性又可撰。

其说以伤寒中脉络,因表入里;瘟疫之气,自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在不表不里之间,治法迥异,乃撰此书以辨别之。盖崇祯辛巳,疫气蔓延数省,以伤寒法治之多死,因推究而得其病源焉。《 疟论疏》一卷,明·卢之颐撰。所论证治用药,分寒热虚实之辨,至为详悉。《医门法律》六卷,国朝喻昌嘉言先生撰。大旨为针砭庸医而作,每门先冠以论,次为法为律,法者疗病之例,律者纠误疗之失也。所治医案,为《寓意草》。明审证候,意亦不似他家医案,但称治验,而不言其所以然。其论秋燥一症,超越古今。《伤寒舌鉴》一卷,国朝张登撰,以舌苔辨伤寒证因,以身所阅历,定为一百二十图,颇显明易见。如国朝张倬《伤寒兼证析义》一卷,王子接晋山《古方选注》三卷、《得宜本草》一卷,魏之 《续名医类案》六十卷,徐大椿洄溪《本草百种录》一卷、《兰台轨范》八卷、《伤寒类方》一卷、《医学源流论》二卷,皆所表表,业斯道者,咸宜备览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友渔斋医话》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友渔斋医话》书籍目录
  1. 古今医书大意《友渔斋医话》
  2. 古今药味不同论《友渔斋医话》
  3. 古今医书宜参考论《时病论》
  4.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5. 古今元气不甚相远说《吴医汇讲》
  6. 古今名方录要《周慎斋遗书》
  7. 古今诸家膏方四首《外台秘要》
  8. 古今录验方八首《外台秘要》
  9. 古今诸家煎方六首《外台秘要》
  10. 古今衡数不同《类经图翼》
  11. 古今诸家酒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12. 古今方十九首《女科要旨》
  13. 古今诸家散方六首《外台秘要》
  14. 古今方剂大小论《医学源流论》
  15. 古今诸家丸方一十八首《外台秘要》
  16. 古今尺寸不同说《类经图翼》
  17. 古经解《周慎斋遗书》
  18. 古方总目(附古方条序)《景岳全书》
  19. 古镜《证类本草》
  20. 古方中篇导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1. 古开骨散《医林改错》
  22. 古方治积聚药总考《医方考》
  23. 古没竭散《医林改错》
  24. 古方用法论《研经言》
  25. 古拿《中医词典》
  26. 古方逍遥散《冯氏锦囊秘录》
  27. 古人《冷庐医话》
  28. 古方逍遥散《冯氏锦囊秘录》
  29. 古人辨色《幼科切要》
  30. 古方下篇导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1. 古人不行针知针理《针灸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