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喘
沈尧封曰,喘有闭、脱二证。下血过多者是脱证。喉中气促,命在须臾,方书虽有参苏饮一方,恐不及待。恶露不快者是闭证。投夺命丹可定;如不应,当作痰治。此皆急证。更有一种缓者,楼全善所云∶产后喘者多死。有产二月,洗浴即气喘,坐不得卧者;五月恶风,得暖稍缓。用丹皮、桃仁、桂枝、茯苓、干姜、枳实、浓朴、桑皮、紫苏、五味、栝蒌,煎服,即卧,其疾如失∶作污血感寒治也。按此亦是痰证,所以能持久;痰滞阳经,所以恶寒。方中着力在栝蒌、浓朴、炽实、桂枝、茯苓、干姜、五味数味,余皆多赘。

- 喘《沈氏女科辑要》
- 喘《沈氏女科辑要》
- 喘《史载之方》
- 喘《伤寒明理论》
- 喘《医学真传》
- 喘《医学见能》
- 喘《也是山人医案》
- 喘《痘疹心法要诀》
- 喘《金匮钩玄》
- 喘《医效秘传》
- 喘《药症忌宜》
- 喘《邵兰荪医案》
- 喘《女科证治准绳》
- 喘《针灸素难要旨》
- 喘《女科证治准绳》
- 喘《医旨绪余》
- 喘《伤寒括要》
- 喘《友渔斋医话》
- 喘(短气、少气、逆气、哮)《张氏医通》
- 喘《丹溪治法心要》
- 喘(附短气少气)《医述》
- 喘《丹溪手镜》
- 喘(附哮)《脉因证治》
- 喘《丹溪手镜》
- 喘(新法合参景岳金鉴叶案)《伤寒指掌》
- 喘《伤寒六书》
- 喘(余见咳嗽)《针灸资生经》
- 喘《伤寒六书》
- 喘病《证治汇补》
- 喘《周慎斋遗书》
- 喘病《仁术便览》
《沈氏女科辑要》
- 作者:沈又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王序
- 卷上
- 第一节 经水
- 第二节 月事不调
- 第三节 辨色及病
- 第四节 经行声哑及目暗泄泻带下等证
- 第五节 月事不来
- 第六节 淋漓不断
- 第七节 月事异常
- 第八节 血崩
- 第九节 带下
- 第十节 求子
- 第十一节 受胎总论
- 第十二节 辨胎
- 第十三节 妊妇似风
- 第十四节 初娠似劳
- 第十五节 喘
- 第十六节 恶阻
- 第十七节 子烦
- 第十八节 子悬
- 第十九节 妊娠肿胀
- 第二十节 妊娠经来
- 第二十一节 子淋、转胞
- 第二十二节 妊娠滞下及下利
- 第二十三节 妊娠腹痛
- 第二十四节 妊娠腰痛
- 第二十五节 妊娠腹内钟鸣
- 第二十六节 腹内儿哭
- 第二十七节 养胎
- 第二十八节 胎动不安
- 第二十九节 胎死腹中及胞衣不下
- 第三十节 妊娠药忌
- 卷下
- 第一节 临产
- 第二节 胞衣不下
- 第三节 产后喜笑不休
- 第四节 恶露过多不止
- 第五节 恶露不来
- 第六节 九窍出血
- 第七节 黑气鼻衄
- 第八节 眩晕昏冒
- 第九节 发狂谵语
- 第十节 不能语
- 第十一节 声哑
- 第十二节 呃逆
- 第十三节 喘
- 第十四节 发热
- 第十五节 乍寒乍热
- 第十六节 头汗
- 第十七节 泄泻、滞下
- 第十八节 便秘
- 第十九节 头痛
- 第二十节 胃脘痛、腹痛、少腹痛
- 第二十一节 腹中虚痛、胸项结核
- 第二十二节 小腹痛瘀血成脓
- 第二十三节 腰痛
- 第二十四节 遍身疼痛
- 第二十五节 浮肿
- 第二十六节 咳嗽
- 第二十七节 口眼斜
- 第二十八节 腰背反张
- 第二十九节 小便不通
- 第三十节 尿血
- 第三十一节 尿胞被伤小便淋沥
- 第三十二节 产后玉门不闭
- 第三十三节 玉门肿胀痛
- 第三十四节 阴脱、子宫下坠
- 第三十五节 产户下物
- 第三十六节 水道下肉线
- 第三十七节 乳汁不通
- 第三十八节 回乳
- 第三十九节 乳头碎裂
- 第四十节 吹乳
- 第四十一节 乳痈红肿方发
- 第四十二节 乳痈已成
- 第四十三节 乳岩
- 第四十四节 热入血室
- 第四十五节 咽硬
- 第四十六节 脏躁
- 第四十七节 阴寒
- 第四十八节 阴吹
- 第四十九节 阴痒
- 第五十节 女科书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