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菌桂

《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陶隐居云∶交址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唯嫩枝破卷成圆,犹根据桂用,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明非今桂矣,必当别是一物,应更研访。唐本注云∶菌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菌。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唯出韶州。目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浓硬味薄者名板桂。又不入药用。三月、七月采皮,晒干。

图经文具桂条下。

列仙传范蠡好食桂,饮水讨药,人世世见之。又曰∶桂父,象林人,常服桂皮、叶,以龟脑和服之。韩终采药诗暗河之桂,实大如栗,得而食之,后天而老。别说云∶谨按诸家所说桂之异同,几不可用考。今交、广商人所贩,及医家见用,唯陈藏器一说最近。然筒浓实,气味重者,宜入治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入治头目发散药。故《本经》以菌桂养精神,以牡桂利关节,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取真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及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类本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1. 菌桂《证类本草》
  2. 菌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3. 菌桂《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4. 菌桂《新修本草》
  5. 菌桂《名医别录》
  6. 菌桂《本草经集注》
  7. 菌苗《医学微生物学》
  8. 菌桂《千金翼方》
  9.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病理学》
  10. 菌桂《神农本草经》
  11. 菌血症和败血性休克《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2. 《名医别录》
  13. 菌血症和败血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4. 《医学入门》
  15. 菌栀茶《茶饮保健》
  16. 《新修本草》
  17. 菌子《饮膳正要》
  18. 《本草经集注》
  19. 菌子〈寒〉《食疗本草》
  20. 《千金翼方》
  21. 皲裂《中医词典》
  22. 钧肠丸《冯氏锦囊秘录》
  23. 皲裂疮《中医词典》
  24. 君主之官《中医词典》
  25. 麇(俱伦切)舌《证类本草》
  26.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读医随笔》
  27. 麇舌《千金翼方》
  28. 君相二火须知《竹林女科证治》
  29. 麇舌《本草经集注》
  30. 君相二火论《内经博议》
  31. 麇舌《新修本草》

《证类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