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

《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薯蓣_(图)

味甘,温,平,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主头面游风,风头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薯(音除。)生嵩高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紫芝为之使,恶甘遂

陶隐居云∶今近道处处有,东山、南江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粮。南康间最大而美,服食亦用之。唐本注云∶薯蓣,日干捣细,筛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补。此有两种∶一者白而且佳。一者青黑,味亦不美。蜀道者尤良。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薯蓣,一名诸署,齐、越名山羊,一名修脆,一名儿草。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公∶甘,无毒。或生临朐钟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华白,七月实青黄,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黄,类芋。药性论云∶薯蓣,臣。能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疼,镇心神,安魂魄,开达心孔,多记事,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异苑云∶薯蓣,野人谓之土薯。若欲掘取,嘿然则获,唱名便不可得。人有植之者,随所种之物而像之也。日华子云∶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干者功用同前。

图经曰∶薯蓣,生嵩高山山谷,今处处有之,以北都、四明者为佳。春生苗,蔓延篱援。

茎紫叶青,有三尖角似牵牛更浓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状如铃。二月、八月采根,今人冬春采,刮之白色者为上,青黑者不堪,曝干用之。法取粗根,刮去黄皮,以水浸,末白矾少许掺水中,经宿取,净洗去涎,焙干。近都人种之极有息。春取宿根头,以黄沙和牛粪作畦种。苗生以竹梢作援,援高不得过一、二尺,夏月频溉之。当年可食,极肥美。南中有一种,生山中,根细如指,极紧实,刮磨入汤煮之,作块不散,味更珍美,云食之尤益人,过于家园种者。又江湖、闽中出一种,根如姜、芋之类而皮紫。极有大者,一枚可重斤余,刮去皮,煎煮食之俱美,但性冷于北地者耳。彼土人为单呼为薯(音若殊),亦曰山薯。而《山海经》云∶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薯 (音与薯蓣同)。郭璞注云∶根似芋可食。今江南人单呼薯(音储),语或用轻重耳。据此注,则薯蓣与薯乃一种。南北之产或有不同,故其形类差别。然字音殊、储不同,盖相传之讹也。一名山芋。

食疗∶治头疼,利丈夫,助阴力。和面作 ,则微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熟者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也。雷公云∶凡使,勿用平田生二、三纪内者,要经十纪者,山中生,皮赤,四面有髭生者妙。若采得,用铜刀削去上赤皮,洗去涎,蒸用。圣惠方∶补虚损,益颜色。用薯蓣于砂盆中细研,然后下于铫中,先以酥一大匙熬令香,次旋添酒一盏煎,搅令匀,空心饮之。食医心镜主下焦虚冷,小便数,瘦损无力。生薯蓣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研令细烂,于铛中着酒,酒沸下薯蓣,不得搅,待熟着少盐、葱白,理添酒,空腹饮三、二杯,妙。

衍义曰∶山药,按本草,上一字犯英庙讳,下一字曰蓣,唐代宗名预,故改下一字为药,今人遂呼为山药。如此则尽失当曰本名,虑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书之。此物贵生干,方入药,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剐去皮,于檐下风迳处,盛竹筛中,不得见日色。一夕干五分,俟全干收之,唯风紧则干速。所以用干之意,盖生湿则滑,不可入药。熟则只堪啖,亦滞气。余如《经》。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类本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1. 薯蓣《证类本草》
  2. 薯蓣《医学入门》
  3. 薯蓣《本经逢原》
  4. 薯蓣《本草蒙筌》
  5. 薯蓣《得配本草》
  6. 薯蓣《新修本草》
  7. 薯蓣《本草崇原》
  8. 薯蓣《本草经集注》
  9. 薯蓣《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0. 薯蓣《长沙药解》
  11. 薯蓣《名医别录》
  12. 薯蓣《千金翼方》
  13. 薯蓣《侣山堂类辩》
  14. 薯蓣《雷公炮炙论》
  15. 薯蓣《药征续编》
  16. 薯蓣《本草纲目》
  17. 薯蓣《本草乘雅半偈》
  18. 鼠粘子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9. 薯蓣《本草图经》
  20. 鼠粘子《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21. 薯蓣(山药)《食疗本草》
  22. 鼠粘子《本草择要纲目》
  23. 薯蓣半夏粥《医学衷中参西录》
  24. 鼠粘子《汤液本草》
  25. 薯蓣鸡子黄粥《医学衷中参西录》
  26. 鼠攒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27. 薯蓣煎《备急千金要方》
  28. 鼠疫杆菌的快速检查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9. 薯蓣苜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30. 鼠疫杆菌《医学微生物学》
  31. 薯蓣纳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