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子

《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侧子_(图)

味辛,大热,有大毒。主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 。又堕胎。

陶隐居云∶此即附子边角之大者脱取之。昔时不用,比来医家以疗香港脚多验。凡此三建,俗中乃是同根,而《本经》分生三处,当各有所宜故也。方云∶少室天雄,朗陵乌头,皆称本土。今则无别矣。少室山连嵩高,朗陵县属豫州汝南郡,今在北国。唐本注云∶侧子,只是乌头下共附子天雄同生。小者侧子,与附子皆非正生,谓从乌头旁出也。以小者为侧子,大者为附子。今称附子角为侧子,理必不然。若当阳以下,江左及山南嵩高、齐、鲁间,附子时复有角,如大豆许。夔州以上剑南所出者,附子之角,曾微黍粟,持此为用,诚亦难充。比来京下,皆用细附子有效,未尝取角。若然,方须八角附子,应言八角侧子,言取角用,不近人情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昔多不用,今以疗香港脚甚效。按∶陶云侧子即附子边角之大者,削取之。苏云只是乌头不共附子同生。小者为侧子,大者为附子。殊无证据。但云附子角小如黍粟,难充于用,故有此说。今据附子边,果有角大如枣核槟榔已来者,形状亦自是一颗,仍不小。则乌头旁出附子,附子旁出侧子,明矣。似乌鸟头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乃至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名附子,旁连生者名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其花紫赤,其实紫黑。今以龙州、绵州者为佳。作之法∶以生、熟汤浸半日,勿令灭气出。以白灰 之,数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并不及前法。吴氏云∶侧子一名莨。神农、歧伯∶有大毒。八月采,阴干。是附子角之大者,畏恶与附子同。药性论云∶侧子,使。能治冷风湿痹,大风筋骨挛急。

图经曰∶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侧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今并出蜀土。然四品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种之法∶冬至前,先将肥腴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逐月耕耔。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以来,茎作四棱,叶如艾,花紫碧色,作穗,实小紫黑色,如桑椹。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有此四物,收时仍一处造酿方成。酿之法∶先于六月内,踏造大、小麦曲,至收采前半月,预先用大麦煮成粥,后将上件曲造醋,候热淋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便将所收附子等去根须,于新洁瓮内淹浸七日,每日搅一遍,日足捞出,以弥疏筛摊之,令生白衣。后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日晒,则皱而皮不附肉。其长三、二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芽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为侧子。元种者,母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如方药要用,须炮令裂,去皮脐使之。绵州彰明县多种之,唯赤水一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经》所说不同。盖今时所种如此。其内地所出者,与此殊别,今亦稀用。谨按《本经》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而《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与侧同)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也。虽然药力当缓,于岁久者耳。崔氏治寒疝心腹胁引痛,诸药不可近者,蜜煎乌头主之。以乌头五枚大者,去芒角及皮,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润,取出焙干,捣筛,又以熟蜜丸,冷盐汤吞二十丸如梧子,永除。又法∶用煎乌头蜜汁,以桂枝汤五合解之。饮三合不知,加五合。其知者如醉,以为中病。《续传信方》∶治阴毒伤寒,烦躁,迷闷不主悟人,急者用大附子一个,可半两者,立劈作四片,生姜一大块,立劈作三片,如中指长,糯米一撮,三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如人体温,顿服,浓衣覆之。或汁出,或不出,候心神定,即别服水解散,太白通关散之类。不得与冷水,如渴,更将滓煎与吃。今人多用有效,故详着之。

陈藏器云∶侧子,冷酒调服,治遍身风疹。雷公云∶侧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颗。附子,如枣核者是,宜生用。治风疹神妙也。木鳖子,只是诸喙附雄乌侧中毗 者,号曰木鳖子,不入药用。若服之,令人丧目。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类本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1. 侧子《证类本草》
  2. 侧子《吴普本草》
  3. 侧子《本经逢原》
  4. 侧子《新修本草》
  5. 侧子《得配本草》
  6. 侧子《本草经集注》
  7. 侧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8. 侧子《千金翼方》
  9. 侧子《名医别录》
  10. 侧子《雷公炮制药性解》
  11. 侧子《药性切用》
  12. 侧子《雷公炮炙论》
  13. 侧子《本草图经》
  14. 侧子《本草纲目》
  15. 侧子酒《备急千金要方》
  16. 侧腋左右八穴《针灸资生经》
  17. 侧子酒《备急千金要方》
  18. 侧腋胁肋诸穴行列《刺灸心法要诀》
  19. 侧子散《苏沈良方》
  20. 侧腋胁肋部《医宗金鉴》
  21. 测定方法《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2. 侧腋部八穴《针灸大全》
  23. 测定方法、标本处理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临床生物化学》
  24. 侧腋部(左右凡八穴)《金针秘传》
  25. 测定方法的标准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6. 侧胁左右十二穴《针灸资生经》
  27. 测定清除率的理论意义《生理学》
  28. 侧胁十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29.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生理学》
  30. 侧胁部左右十二穴《针灸大全》
  31. 测定肾血流量《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