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音遐)蟆(音麻)

《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虾(音遐)蟆(音麻)_(图)

味辛,寒,有毒。主邪气,破症坚血,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疗阴蚀疽疠(音赖)恶疮, 犬伤疮,能合玉石。一名蟾(十占切)蜍(常余切),一名 (音秋),一名去甫,一名苦KT (音龙又音笼)。生江湖池泽。五月五日取,阴干,东行者良。

陶隐居云∶此是腹大、皮上多(蒲罪切)磊(来罪切)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

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无不瘥者。五月五日取东行者五枚,反缚着密室中闭之,明旦视自解者,取为术用,能使人缚亦自解。烧灰敷疮立验。其肪涂玉则刻之如蜡,故云能合玉石,但肪不可多得。取肥者,锉,煎膏,以涂玉,亦软滑易截。古玉器有奇特,非雕琢人功者,多是昆吾刀及虾蟆肪所刻也。唐本注云∶《别录》云,脑,主明目,疗青盲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今所在池泽皆有。取晒干及火干之。一法∶刳去皮、爪,酒浸真蟾蜍也。药性论云∶虾蟆,亦可单用。主辟百邪鬼魅,涂痈肿及治热结肿。又云∶蟾蜍,臣。能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端午日取眉脂,以朱砂麝香为丸,如麻子大,小孩子疳瘦者,空心一丸。如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陈藏器云∶虾蟆、蟾蜍,二物各别,陶将蟾蜍功状注虾蟆条中,遂使混然。采取无别。今药家所卖,亦以蟾蜍当虾蟆,且虾蟆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解作呷呷声,在陂泽间,举动极急。《本经》书功,即是此也。蟾蜍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动迟缓,在人家湿处。本功外,主温病身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

作脍食之,频食数顿。矢主恶疮,谓之土槟榔,出下湿地处,往往有之。术家以肪软压及五月五日收取,即是此也。又有青蛙、蛙蛤、蝼蝈、长肱、石榜、蠼子之类,或在水田中,或在沟渠侧,未见别功,故不具载。《周礼·掌蝈氏》∶去蛙黾焚牡菊,灰洒之则死。牡菊,无花菊也。《本经》云∶虾蟆一名蟾蜍,误矣。日华子云∶虾蟆,冷,无毒。治犬咬及热狂,贴恶疮,解烦热,色斑者是。又云∶蟾,凉,微毒。破症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

烧灰油调敷恶疮,入药并炙用。又名蟾蜍。眉酥治 牙,和牛酥摩,敷腰眼并阴囊,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苗汁调妙。粪敷恶疮、疔肿,杂虫咬。油调敷瘰 、 疮。

图经曰虾蟆,生江湖,今处处有之。腹大形小,皮上多黑斑点,能跳接百虫食之,时作呷呷声,在陂泽间,举动极急,五月五日取,阴干,东行者良。《本经》云一名蟾蜍,以为一物,似非的也。谨按《尔雅》 (起据切) ,蟾蜍。郭璞注云∶似虾蟆,居陆地。又科斗注云∶虾蟆子也。是非一物明矣。且蟾蜍形大,背上多痱磊,行极迟缓,不能跳跃,亦不解鸣,多在人家下湿处。其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真蟾蜍也。陶隐居所谓能解犬毒及温病斑生,生食之,并用蟾蜍也。《本经》云∶主邪气,破坚血之类,皆用虾蟆。二物虽一类,而功用小别,亦当分别而用之。《洽闻记》云∶虾蟆大者,名田父,能食蛇。蛇行,田父逐之,蛇不得去,田父衔其尾,久之,蛇死,尾后数寸皮不损,肉已尽也。世传蛇啖蛙,今乃云田父食蛇,其说颇怪,当是别有一种如此耳。韦宙《独行方》,治蚕咬。取田父脊背上白汁和蚁子灰涂之,瘥。蟾蜍矢,谓之土槟榔,下湿处往往有之。亦主恶疮。眉酥,主 牙及小儿疳瘦药所须。又有一种,大而黄色,多在山石中藏蛰,能吞气饮风露,不食杂虫,谓之山蛤。山中人亦餐之,此主小儿劳瘦及疳疾等,最良。

雷公云有多般,勿误用。有黑虎,有 黄,有黄KT ,有蝼蝈,有蟾。其形各别。其虾蟆,皮上腹下有斑点,脚短,即不鸣叫。黑虎,身小黑,觜脚小斑。 黄,斑色,前脚大,后腿小,有尾子一条。黄KT ,遍身黄色,腹下有脐带,长五、七分以来,所住立处,带下有自然汁出。蝼蝈,即夜鸣,腰细口大,皮苍黑色。蟾,即黄斑,头有肉角。凡使虾蟆,先去皮并肠及爪了,阴干,然后涂酥炙令干。每修事一个,用牛酥一分,炙尽为度。若使黑虎,即和头、尾、皮、爪,并阴干,酒浸三日,漉出,焙干用。圣惠方治风邪。虾蟆烧灰、朱砂等分。

每服一钱,水调下,日三、四服,甚有神验。又方治腹蛇螯方∶用生虾蟆一枚,烂杵碎,敷之。外台秘要治卒狂言鬼语。烧虾蟆杵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又方治小儿初得月蚀疮。五月虾蟆烧杵末,猪膏和敷之。又方治小儿患风脐及脐疮,久不瘥者。烧虾蟆杵末,敷之,日三、四度,瘥。又方虫已食下部,肛尽肠穿者。取长股虾暮青背者一枚,鸡骨一分,烧为灰,合吹下部,令深入。又云数用大验。又方治癣疮方取蟾蜍烧灰末,以猪脂和敷之。孙真人肠头挺出。以皮一片,瓶内烧熏挺处。梅师方治疳 无问去处,皆治之。以虾蟆烧灰,好醋和敷,日三、五度,敷之,瘥。子母秘录小儿洞泄下痢。烧虾蟆末,饮调方寸匕服。

又方治小儿口疮。五月五日虾蟆炙杵末,敷疮上即瘥。兼治小儿蓐疮。南北史张畅弟收,尝为犬所伤,医云∶宜食虾蟆脍。收甚难之,畅含笑先尝,收因此乃食。

衍义曰∶虾蟆,多在人家渠堑下,大腹品类中最大者是,遇阴雨或昏夜即出食。取眉间有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裹眉裂之,酥出单上,入药用。有人病齿缝中血出,以纸 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立止。世有人收三足枯蟾以罔众,但以水沃半日,尽见其伪,尽本无三足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类本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1. 虾(音遐)蟆(音麻)《证类本草》
  2. 《本草撮要》
  3. 虾〈平〉《食疗本草》
  4. 《本草分经》
  5. 虾麻《本草衍义》
  6. 《本经逢原》
  7. 虾蟆《神农本草经》
  8. 《证类本草》
  9. 虾蟆《雷公炮炙论》
  10. 《医学入门》
  11. 虾蟆《雷公炮制药性解》
  12. 《本草易读》
  13. 虾蟆《千金翼方》
  14. 《本草备要》
  15. 虾蟆《本草经集注》
  16. 《饮膳正要》
  17. 虾蟆《新修本草》
  18. 《食物疗法》
  19. 虾蟆《本草崇原》
  20. 《老年食养食疗》
  21. 虾蟆《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2. 《本草纲目》
  23. 虾蟆《名医别录》
  24. 细紫茶《茶饮保健》
  25. 虾蟆翻《急救广生集》
  26. 细芎茶《茶饮保健》
  27. 虾蟆蛊《中医词典》
  28. 细辛萸姜茶《茶饮保健》
  29. 虾蟆行气法《养生导引法》
  30. 细辛五味子汤《是斋百一选方》
  31. 虾蟆候《诸病源候论》

《证类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