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猪苓_(图)

味甘、苦,平,无毒。主 (音皆)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猪屎。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是枫树苓,其皮至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用之削去黑皮乃秤之。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猪苓,神农∶甘;雷公∶苦,无毒。司马彪注庄子云∶豕橐,一名苓。根似猪矢,治渴。药性论云∶猪苓,臣,微热。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生肿胀满,腹急痛。

图经曰∶猪苓,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今蜀州、眉州亦有之。旧说是枫木苓,今则不必枫根下,乃有生土底,皮黑作块似猪粪,故以名之。又名地乌桃。二月、八月采,阴干。

削去皮,肉白而实者佳。《庄子》谓之豕橐。司马彪注云∶一名苓,根似猪矢,治渴。张仲景治伤寒诸病在脏加渴者,猪苓汤主之。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以水四升,煮四物,取二升,内胶。每服七合,日三。呕而思水者亦主之。又治消渴,脉浮,小便不利,微热者,猪苓散发其汗。病欲饮水而复吐之为水逆,冬时寒嗽如疟状,亦与猪苓散,此即五苓散也。猪苓、术、茯苓各三分,泽泻五分,桂二分,细捣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诸汤剂无若此快,今人皆用之。又黄胆病及狐惑病,并猪苓散主之。

猪苓、茯苓、术等分,杵末,每服方寸匕,与水调下。今施州有一种刺猪苓,蔓生。春夏采根,削皮焙干。彼土人用敷疮毒,殊效。云味甘,性凉,无毒。

唐本余∶去邪气。雷公云∶凡采得,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外台秘要∶治妊娠患子淋。

猪苓五两,一味末,以白汤三合服方寸匕,渐至二匕,日三夜二,尽剂不瘥,宜转用之。又方∶治小儿大便不通。猪苓一两,以水少许,煮鸡屎白一钱,调服,立瘥。子母秘录∶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五两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杨氏产乳∶疗通体遍身肿,小便不利。猪苓五两,捣筛,煎水三合。调服方寸匕,加至二匕。

衍义曰∶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果欲久服者,更宜详审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类本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类本草》书籍目录
  1. 猪苓《证类本草》
  2. 猪苓《医学入门》
  3. 猪苓《顾松园医镜》
  4. 猪苓《冯氏锦囊秘录》
  5. 猪苓《本草求真》
  6. 猪苓《本草易读》
  7. 猪苓《本草新编》
  8. 猪苓《本草蒙筌》
  9. 猪苓《本经逢原》
  10. 猪苓《本草备要》
  11. 猪苓《本草从新》
  12. 猪苓《汤液本草》
  13. 猪苓《得配本草》
  14. 猪苓《本草衍义》
  15. 猪苓《中药学》
  16. 猪苓《吴普本草》
  17. 猪苓《本草思辨录》
  18. 猪苓《新修本草》
  19. 猪苓《本草崇原》
  20. 猪苓《本草经集注》
  21. 猪苓《本草便读》
  22. 猪苓《中药炮制》
  23. 猪苓《本草经解》
  24. 猪苓《长沙药解》
  25. 猪苓《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6. 猪苓《药笼小品》
  27. 猪苓《名医别录》
  28. 猪苓《千金翼方》
  29. 猪苓《本草分经》
  30. 猪苓《雷公炮制药性解》
  31. 猪苓《本草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