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失传论

《医学源流论》书籍目录

《灵》、《素》两经,其详论脏腑经穴疾病等说,为针法言者,十之七八。为方药言者,十之二三。上古之重针法如此,然针道而方药易,病者亦乐于服药,而苦于针。所以后世方药盛行,而针法不讲。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与焉。两经所言,十二经之出入起止,浅深左右,交错不齐;其穴随经上下,亦参差无定。今人只执同身寸,根据左右一直竖量,并不根据经曲折,则经非经而穴非穴,此一失也。两经治病,云某病取某穴者固多,其余则指经而不指穴。如《灵枢》终始篇云∶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补足厥阴;厥病篇云∶厥头痛,或取足阳明、太阴,或取手少阳、足少阴;耳聋取手阳明,嗌干取足少阴。皆不言其穴,其中又有泻子补母等义。今则每病指定几穴,此二失也。两经论治,井、荥、输、经、合最重。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凡只言某经,而不言某穴者,大者皆指井荥五者为言。今则皆不讲矣,此三失也。补泻之法《内经》云∶吸侧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为泻。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为补。又必迎其经气,疾内而徐出,不按其为泻;随其经气,徐内而疾出,即按其为补。其法多端。今则转针之时,以大指出为泻,搓入为补,此四失也。纳针之后,必候其气。刺实者,阴气隆至乃去针;刺虚者,阳气隆至乃出针。气不至,无问其数,气至即去之,勿复针。《难经》云∶先以左手压按所针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来如动脉之状,顺而刺之。得气因推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今则时时转动,俟针下宽转,而后出针,不问气之至与不至,此五失也。凡针之深浅,随时不同。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肌肉,冬气在筋骨,故春夏刺浅,秋冬制深,反此有害。今则不论四时,分寸各有定数,此六失也。古之用针,凡疟疾伤寒、寒热咳嗽,一切脏腑七窍等病,无所不治。

今则只治经脉形体痿痹屈伸等病而已,此七失也。古人刺法,取血甚多,《灵枢》血络论言之最详。而头痛腰痛,尤必大泻其血,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令变色,见赤血而止,否则病不除而反有害。今人则偶尔见血,病者医者已惶恐失据,病何由除?

此八失也。《内经》刺法,有九变十二节。九变者,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写刺、毛刺、巨刺、淬刺。十二节者,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刺、赞刺。以上二十一法,视病所宜,不可更易,一法不备,则一病不愈。今则只直刺一法,此九失也。古之针制有九∶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亦随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则病不应。今则大者如员针,小者如毫针而已,岂能治痼疾暴气?此十失也。其大端之失已如引,而其成尤要者,更在神志专一,手法精严。经云∶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又云∶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又云∶伏如横弩,起如发机。其专精敏妙如此。今之医者,随手下针,漫不经意,即使针法如古,志不凝而机不达,犹恐无效,况乎全与古法相背乎?其外更有先后之序,迎随之异,贵贱之殊,劳逸之分,肥瘦之度,多少之数,更仆难穷。果能潜心体察,以合圣度,必有神功。其如人之畏难就易,尽违古法,所以世之视针甚轻,而其术亦不甚行也。若灸之一法,则较之针所治之病,不过十之一二。知针之理,则灸又易易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源流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源流论》书籍目录
  1. 针灸失传论《医学源流论》
  2. 针灸伤《针灸聚英》
  3. 针灸手《针灸素难要旨》
  4. 针灸门《普济方·针灸》
  5. 针灸手宜得其入《古今医统大全》
  6. 针灸疗法《中医眼科学》
  7. 针灸死《洗冤集录》
  8. 针灸疗法《中医词典》
  9. 针灸铜人《中医名词词典》
  10. 针灸科《中医词典》
  11. 针灸铜人《中医词典》
  12. 针灸科《中国医学通史》
  13.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呢?《中医之钥》
  14. 针灸科《中国医学通史》
  15. 针灸须药《普济方·针灸》
  16. 针灸科《中国医学通史》
  17. 针灸须药《针灸资生经》
  18. 针灸科《中国医学通史》
  19. 针灸须知《喉科秘诀》
  20. 针灸科《中国医学通史》
  21. 针灸学《中国医学通史》
  22. 针灸科《中国医学通史》
  23. 针灸学与推拿学《中国医学通史》
  24. 针灸科《中国医学通史》
  25. 针灸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26. 针灸经穴模型《中医词典》
  27. 针灸宜忌《千金翼方》
  28. 针灸禁忌法《备急千金要方》
  29. 针灸饮酒忌症《医门补要》
  30. 针灸禁忌第一(下)《针灸甲乙经》
  31. 针灸与推拿《中国医学通史》